2017年12月20日伦敦消息,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最新的月报中称,今年9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13.2万吨,8月为过剩9.4万吨。今年前9个月,全球精炼铜市场供应短缺18.1万吨,上年同期为短缺16.7万吨。
9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98万吨,消费量为211万吨。
中国9月保税仓库铜库存为短缺13.2万吨,8月为过剩7.9万吨。
从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的报告来看,全球精炼铜市场9月的短缺和8月的过剩几乎等同于中国保税仓库铜库存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对铜的需求变化完全影响全球精炼铜市场的供应情况。
再来看看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的报告:
伦敦12月13日消息,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在其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0.57万吨,2016年全年为短缺10.2万吨。截至10月底可报告库存较2016年底增加5.7万吨。
1-10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1,687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0.2%。1-10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949万吨,同比增长0.7%,其中中国产量显著增加39.4万吨,而智利产量减少18万吨。今年1-10月全球铜消费量为1,949万吨,上年同期为1,957万吨。
中国前10个月表观消费同比增加3.5万吨至968.2万吨,约占全球需求的50%。欧盟28国产量同比增加3%,且需求为284.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0.7%。今年10月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98.25万吨,消费量为191.76万吨。
由上面两份最新报告可以看到,国际铜业研究组织认为前9月铜供应短缺18.1万吨,而世界金属统计局都认为前10个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0.57万吨,并且认为1-10月全球铜消费量也不及去年。
2、废铜进口政策收紧影响铜供应
自今年7月起,市场上就传言2018年底废五金包括废电线、废电机马达,散装废五金将禁止进口,即所谓的废七类。这项政策在被证实之初,引发了市场上的恐慌情绪。随后环保部在8月20日公布废电线电缆、废马达进口环保标准,意味着进口仅仅是限制而非禁止。直到中国环境保护部于11月15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一系列文件。文件指出,中国将于2017年12月31日采用新的《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 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此标准或将于2018年3月1日“生效”。
文件中显示,中国环保部对于此前宣布的所有进口再生料携带废物标准不能超过总量的0.3%轻有放宽,进口废有色金属中应限制其他夹杂物(包括木废料、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粒径不大于2mm的粉状物等废物)的混入,总重量不应超过进口废有色金属总重量的 1%,其中夹杂和沾染的粒径不大于2 mm的粉状物(灰尘、污泥、结晶盐、金属氧化物、纤维末等)的总重量不应超过进口废有色金属重量的0.1%。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家放宽了对固体废物进口政策的限制,但同时提高了固废进口资质的准入标准。于12月15日发布的《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公告中称,只允许中国的终端用户(从事加工利用的企业)进口废铜。废铜用户需要自身有加工厂和设备,并在进口前获得污染排放许可证,并且终端用户需在两年内未违反环保法规,否则将不予进口。这就意味着,从事固废进口的个人包括贸易商,将不再符合进口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