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使用技巧 >> 赢在理念 >> 正文
PPP产融联盟模式 搭上市公司“一箭双雕”
作者:huangli 更新时间:2016-9-22 8:59:11 点击数:
分享到:

金融机构参与不足而导致项目落地难,这是当前政府部门通过PPP模式加码基建、托底经济的一道坎。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期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在资金端融资困难,在资产端缺乏管理运营能力,这两大难题正严重制约着上述两类金融机构开展PPP业务。

不过,一些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探索通过产业和金融联盟的模式,组建“投标联合体”参与PPP业务,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资金端和资产端遇到的难题。值得关注的是,在该业务模式中,一些基金子公司尝试联动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各类参与方,一方面满足银行资金的收益率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上市公司估值提升,可谓是一箭双雕。

业内人士认为,破解PPP业务融资难题的关键还在于改变债权独大的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与退出机制。在调研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金融机构之所以在参与PPP项目中倾向于债权融资或假股真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具体项目实操中政府与社会资本难以平等,经常出现“同股不同权”的现象,制约了社会资本进行股权投资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可持续性的担心也让社会资本畏首畏尾。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当出台相关举措,确保金融机构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时,与地方政府作为平等市场主体开展项目合作;确保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实施的连贯性、持续性。同时,要构建PPP项目的交易流通市场,为社会资本提供多元化的退出方式。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