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为了研发针对中国人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开始改变原先把劳动力一端放在中国的模式,而在中国研发,并且发现中国的研发技术并不劣于其他国家,甚至可以反哺美欧市场。在中国进入创业创新的环境中时,普洛斯正借这个时机在国内发展研发类产业园。
9月20日,普洛斯旗下产业园品牌 “环普”首入北京,并引入宝马集团中国研发中心。基于对中国宏观环境的基本判断,宝马北京研发中心面积从原来的4000平方米猛增到4万平方米。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物流商,普洛斯瞄准了中国产业园的市场需求。
普洛斯高级副总裁赵明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跨国企业,此前都将研发中心放在美欧,只把劳动力密集的一端放在中国。但现在跨国企业为了研发针对中国人消费市场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开始选择在中国研发,并且发现中国的研发技术并不劣于其他国家,甚至可以反哺美欧市场。比如中国的高铁、基础网络等基础设施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
赵明琪透露,普洛斯目前在全球市场上主要投资了四个国家,美国、巴西、中国和日本。其中资本金投入最大的是中国,并且中国是普洛斯很重要的投资市场。
“经济好不好是相对的”
在物流地产领域,相比于嘉民、安博、盖世理这些外资物流地产商,普洛斯是最为本土化的。其在中国近年来的发展路径也在紧追“中国国情”。
公开资料显示,普洛斯在美国起家,在新加坡上市,200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目前,普洛斯在中国拥有及管理156个物流园,2020万平方米物流设施,布局中国35个城市。
然而,普洛斯在中国的野心并不止于物流仓储板块。于2008年,普洛斯成立“环普产业投资”板块,投资运营以工业为主的现代综合产业园。该板块是其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国控公司中新置业成立的新品牌“GLP I-Park环普”,即环普产业投资,股权比例为50∶50,并由普洛斯独家进行管理和运营。
赵明琪称,环普板块目前定位为研发类投资运营公司,这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理解。2008年之前,普洛斯主要集中于物流,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一个生产制造基地、一个货源地,大部分物流运作与航运相关,且当时中国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
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受益于中国内需和电商蓬勃发展,普洛斯服务的客户已经七成以上来源于国内内需消费市场。然而,中国整个消费力的增长又带动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城市房价、商务成本都随之增高,使中国制造成本的优势被弱化,再加上汇率变化,中国制造业在价格上不再具备低成本优势。
在普洛斯看来,制造业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如此大人口的消费市场,仅靠进口无法满足,所以中国需要发展原创技术和创新。
赵明琪透露,普洛斯初进中国时,80%是国际客户,20%是本土企业。目前,比例已经一半对一半。她认为,目前中央政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个市场大环境是鼓励市场和民众有更多自己的核心技术、原创产业,而不是完全依靠外来技术的投入,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未来也一定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条路目前也在转变中,中国创造需要有自己的附加值、核心内涵以及原创技术。普洛斯正是借这个时机发展研发类产业园。
赵明琪称,普洛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好和不好是相对的,即便中国把预期增速减少到6%,在全球市场上依旧是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只是我们习惯了过去两位数字的增长,但大多数国家的增速在2%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中国还是很有潜力。从整个市场看,我觉得它的变化并不是衰退,只是减缓了增长速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