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要完成一份负面清单是非常困难的。这意味着,除了所有在清单上列出的之外,其他都可以投资。而要列好清单,需要一系列(中央)部委、机构和地方政府达成协议。” 卡特勒说。
卡特勒进一步表示:“我感觉,中国可能是在获得(这么多部门的)一致共识上碰到了些困难,即便已经非常努力了。”
路透社6月下旬引用匿名信源报道称,中方已将负面清单条目从此前的约80条,缩减到35-40条。不过,目前并不清楚,路透社所说的“清单条目”是否指行业大类数目。
外商投资体制改革为负面清单铺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双方交换了文本,但我们的市场负面清单离美国的距离还很大。
“主要难处来自中国,中国有现阶段特殊的困难、复杂的情况,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陈东晓说,比如政策在中央和地方的割裂,地方存在政策洼地,不利于外方的投资;中美在国企与私企是否享受同等待遇上的差距也很大;美国提出的金融的信息、互联网的规定等,美国也不满意中国的现状。
“当然,中国也有对美国不满的地方,比如我们在美投资涉及的安全保护等。”陈东晓说。
中方也正在国内进行外商投资体制的改革,以适应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
新华社报道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9月3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这为我国对外商投资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奠定法律基础,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四部法律直指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说,对四部法律进行修改,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对我国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温迪·卡特勒认为,对于中美BIT谈判来说,本次G20确实是个契机,但“因为若要等到G20,就有点晚了,会来不及在奥巴马政府任内完成谈判。”
11月8日的美国大选结果将成为影响中美BIT进展的一大关键因素。陈东晓表示,如果下一届美国总统是共和党上台,那基本上这方面协定要重新来过。“民主党的话还好点。所以中国非常希望能够在下一届之前在核心问题上达成协议,也就是奥巴马在任期间。但即便达成协议还要拿到国会去签,也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