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
公司半年报业绩低于预期,我们下调盈利预测,按照定增摊薄后股本,预计16-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5、0.64、0.72元,分别同比增长14.3%、16.2%、12.5%。鉴于公司在大包装战略推进顺利,并高规格介入大健康产业,我们仍然给予2016年25 倍市盈率,目标价由17.50 元下调至13.78元,维持买入评级。(中银国际证券)
荣之联:生物云、车联网助推转型
事件
荣之联发布半年度报告。公司半年度营业收入6.4 亿元,同比增长0.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0 万元,同比减少55.34%。
简评
公司本部业务增长平稳,利润率基本持平
上半年公司本部业务增长平稳,部分行业有突出表现,如制造业客户增加80%,电信客户增加48%。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75%,毛利减少1100 万元,但如果去除新项目因素(报告期内累计投入9000 万左右,部分增加了成本),公司本部业务毛利水平基本与去年持平。此外,上年投资收益中列有偶发收入2200万元,今年此项减少1700 万元,扣非后利润下滑幅度并不大。
公司本部业务未来将持续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挖掘企业用户的“互联网+”和“全面数字化”需求,建立垂直行业的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应用平台。
子公司整合良好,业绩持续增长
子公司车网互联和泰和佳通持续了业绩良好的势头。上半年车网互联营收7569 万元,净利润3469 万元,同比增长6.9%;泰合佳通营收2584 万元,净利润1049 万元,增长19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
生物云技术、车联网业务静待投产
新项目处于投入期。公司2015 年12 月完成非公开增发,募资10亿元投向“生物云计算”和“车联网大数据项目”。目前处于投入前期,报告期内累计投资已达1 亿元,预计2018 年投产。公司两个新投资的项目均处于投入前期,对业绩略有影响。
生物云技术变革基因解读。公司一方面布局生物云平台,以实现大部分工作的高效自动化和低成本的对接医疗健康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旨在打造图形界面化的测序一体机,打包存储,分析,解读三大技术,降低医院检疫科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基因解读门槛。我们认为公司生物云项目基于华大诺禾等项目基础,具备先发优势,能够解决基因信息数据量大、分析难度高的痛点。
车联网数据平台助推 UBI 业务。 公司车联网数据变现瞄准 UBI 业务,市场前景广阔。现阶段公司重点推进数据终端安装量,储备用户数据,提高数据采集及数据精算成熟度。
迪安诊断:业绩快速成长,整合加扩张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2016年中报,实现营业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100.22%,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52.39%,EPS为0.25元。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后续业务具备较大增长空间
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6.28亿元,同比增长100.22%。公司目前4主营业务及营收占比分别为,诊断服务 (41.84%)、诊断产品 (57.24%)、健康体检 (0.78%)、冷链物流 (0.15%).1)报告期内,诊断服务和诊断产品分别同比增长30.46%和223.73%。我们认为,行业相关政策导向利于龙头企业,公司综合实力强,深耕行业时间久,我们看好公司在诊断服务和诊断产品领域的业绩的持续成长。2)健康体检业务,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期布局,报告期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同比增长达297.61 %,我们预计,该项业务的高速成长可持续。由于我国慢性病、癌症发病率快速提升将推动人们健康意识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逐步实行“医检分离”利于民营专业体检机构高速发展等原因,该项业务正处在高速成长的初期,我们看好此项业务的持续高增长;3)冷链物流业务处于培育期,看好冷链业务的成长空间。全资子公司“深海冷链”具有多年渠道、网络、管理的积累,随着政府对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加强,我们看好公司冷链业务对公司利润的贡献。
横向扩张,纵向深挖,科技创新整合产业链
公司从以下3个层面推动产业链整合:1)全国实验室网点持续布局。本年度已建或在建实验室区域:江西、宁夏、内蒙、新疆、四川、福建等地,在浙江、山东等地积极推动二级区域中心建设,网络下沉覆盖基层医疗机构。2)积极推动渠道整合。已先后在浙江、北京、新疆、云南、内蒙、陕西、广州等地区联合具渠道优势经销商协同发展。3)发展科技创新,加速技术转化。构建技术平台,培育与发展细分领域诊断技术或产品。整体第三方诊断行业和IVD行业的渠道扩张与整合尚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加速整合的前景,加速公司的业绩成长。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2018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73亿元、41.62亿元和54.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98亿元、4.33亿元和5.8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54元、0.79元和1.06元;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60.65倍、41.46倍和30.9倍。我们看好我们看好公司主营业务增长推动业绩,同时看好公司渠道整合和产业链延伸的效果。给予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