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津津乐道沪股通持续净流入的同时,却可能忽略了港股通。
深港通开通在即,无论是沪股通还是港股通近期都有“升温”的迹象:这边沪股通连续22个交易日呈现资金净流入,期间创下50.19亿元的年内单日净流入新高;另一边港股通连续24个交易日呈现资金净流入,总额更是近两倍于前者,尤其是8月31日~9月5日连续4个交易日的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35亿元,为沪港通开通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沪港通资金流向态势:北向热,南向更热
最新数据显示,9月5日,沪股通净流入16.88亿元,占每日额度130亿元的12.98%。自8月5日以来,沪股通已经连续22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状态,累计净流入220.67亿元。
从单个交易日来看,8月5日,沪股通便净流入7.71亿元,其后净流入规模逐步扩大,8月9日、10日、1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净流入规模超过10亿元。8月16日,沪股通净流入金额更是超过50亿元,达到50.19亿元,创年内单日净流入金额新高。其后沪股通净流入规模收窄。
在沪股通逐渐升温的同时,内地资金也在悄然借道港股通加速南下扫货。数据显示,9月5日,港股通净流入39.07亿元,占每日额度105亿元的37.21%。
值得注意的是,自8月3日以来,港股通已连续24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状态,累计净流入399.17亿元。其中,8月31日~9月5日连续4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35亿元,分别净流入42.86亿元、41.75亿元、47.7亿元,39.07亿元,是沪港通开通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
整体来看,随着深港通开通在即,加上沪港通总额度限制取消,沪股通与港股通均呈现升温的态势。从近期净流入金额来看,港股通较沪股通更“热”。资料显示,沪港通资金流向经历了四个阶段:初期呈现“北热南冷”的格局,北上多一些,南下的稍微少一些;2015年4-10月形成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2015年年底南下资金又超过了北上;到此前南下和北上规模大致相当。
两地资金的对比
那么,两地资金在挑选标时有哪些偏好呢?
1、沪股通资金偏好低估、增长稳定的蓝筹公司
从投资者结构分析来看,参与“沪港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如贝莱德、富达投资、威灵顿等境外大型的机构投资者都通过“沪港通”配置参与交易。中金公司指出,沪股通偏好消费领域、有稳定增长、有较好品牌和公司治理、估值低估或合理的A股公司。
记者梳理8月以来沪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发现,资金偏爱银行、食品饮料、非银金融、汽车4大行业。具体到个股,8月以来,沪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贵州茅台[0.22% 资金 研报]和中国平安[-0.03% 资金 研报]出现24次,并列首位。此外,兴业银行[0.19% 资金 研报]、上汽集团[0.00% 资金 研报]、海螺水泥[0.70% 资金 研报]、伊利股份[-0.43% 资金 研报]、民生银行[0.11%资金 研报]、中国建筑[-0.31% 资金 研报]、中信证券[-0.71% 资金 研报]、恒瑞医药[0.09% 资金研报]、招商银行[0.00% 资金 研报]8股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
2、港股通资金弃“小”追“大”最爱金融
而南下的港股通则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小,但部分基金公司、险资公司子公司等内地机构投资者也逐步参与港股通交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向投资者投资风格悄然发生变化,不再像刚踏足港股时那样一心追逐高折价的“小”盘H股,而是越来越多地投向大盘蓝筹股,尤其是金融板块。
8月以来港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数据显示,港股通资金这一段时间偏爱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此外,地产建筑业、消费品制造业、资讯科技业同样受到青睐。个股方面,8月以来,港股通每日前十大活跃个股名单中,建设银行[0.00% 资金 研报]出现21次居首,此外,汇丰控股[-0.40%]、工商银行[0.22% 资金 研报]、吉利汽车[0.99%]、腾讯控股[0.78%]、农业银行[0.31% 资金 研报]、中国平安、中信银行[-0.16% 资金 研报]7股出现次数大于或等于10次。
另外,随着近期H股显著走强,恒生AH溢价指数持续回落,9月5日收于121.64点,创2015年10月8日以来新低。目前H股较A股溢价的股份数量增加至4只,分别是海螺水泥、福耀玻璃[0.37% 资金 研报]、宁沪高速[-0.22% 资金 研报]和中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