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央行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这已是连续22日暂停,创下2016年初央行宣布公开市场操作每个工作日均可进行以来的暂停记录。
一位农商行交易员称,连续暂停操作主要是当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另外近期也没什么逆回购到期。Wind数据显示,11月份,除了1日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外,再无逆回购到期。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本轮暂停的实质是“缩短放长”,在避免短端利率过低的同时稳杠杆。不过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忧,持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央行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不是收紧的迹象,当前货币政策基调仍是稳健中性,流动性合理充裕,只是在年底财政资金带来较多流动性或工具选择上可能有些考虑。整体来看,未来一是流动性仍会合理充裕,二是信贷投放增速可能短期走高。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受访人士认为,未来央行降准可能性较大,而降息可能性较小。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称,短期内利率不会调整,特别是基准利率。“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走向及美联储12月加息对汇率的影响等,还要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通胀水平相对温和,预计利率的变化至少是明年一季度以后。”
资金面延续宽松趋势
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增加,可对冲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响,11月26日央行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无逆回购到期,有3月库存现金定存回笼1000亿。
这已是央行持续第22日暂停逆回购,不过由于到期资金规模较少,资金面仍旧延续宽松态势。“今天入了7天、14天的跨月资金,利率都在2.6%左右,比较容易拿到资金。”前述农商行交易员称,“感觉大行都在出钱,超额储备金率也没上去,但市场资金一直比较松,可能因为风险偏好下降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流动性整体保持了合理充裕,不过由于货币政策传导面临阻碍,部分时点出现了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如7月5日,DR007跌至2.51%低于7天逆回购利率2.55%。此前,有消息称央行通过正回购回笼流动性。
因此创纪录的持续暂停逆回购就不难理解,毕竟逆回购是向银行间市场投放流动性,而当前市场流动性已较为充裕。“今年以来,央行通过4次降准释放基础货币,同时配合公开市场操作保持了流动性充裕和市场利率回落。年底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流动性仍比较充裕,所以央行暂停逆回购。”温彬称。
国盛证券研究所固收组负责人刘郁认为,央行持续不开展逆回购操作的原因,可能在于10月央行进行“正回购”操作,而正回购资金11月到期会释放流动性,释放资金量与往常税期净投放量相差不多。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认为,本轮暂停逆回购的实质是“缩短放长”,期限拉长有利于维持利率水平低位运行,与2016年的去杠杆不同,本轮缩短放长是为了在避免短端利率过低的同时稳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