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在线票务平台“一哥”这个位置上,猫眼娱乐(以下简称“猫眼”)坐得并不是很稳。
本以为2017年并购行业老二微影之后,新猫眼能把淘票票甩开一大截,但结果却是背靠阿里的淘票票粮草充足,并没有放弃这场持久战。阿里影业以15个月净亏损16亿元的“代价”抢占市场份额,让淘票票直逼猫眼。一年之间,猫眼的市占率从62.8%下滑到55.7%。
2018年的票补新政给了猫眼喘气的机会。然而,在后票补时代,淘票票依然紧追不舍,双方的战场延伸到宣发营销、内容投资,从抢用户市场到抢合作方,用户市占率依然是硬指标。
“我们是要争第一的。”淘票票放出豪言。阿里用资金亮出了决心,2018年底,淘票票宣布启动“用户和市场扩增计划”,将投入不少于10亿元。紧接着,阿里宣布增持阿里影业,投入高达12.5亿港元。
在淘票票步步紧逼之下,即使在距离港股上市只差最后一公里,猫眼也一刻不敢懈怠,加紧修建稳固护城河。前六年,引入光线传媒扩影视版图,拥抱腾讯拿流量入口和资本,对于猫眼来说只是完善基础设施,而它还需要更广阔的延伸。
1月2日,港交所官网挂出了猫眼聆讯后的新版招股书,其中透露,猫眼正在洽谈3家公司的资产和股权收购,投资意向包括在线视频、娱乐制作,以及电影制作发行。
可以看到的是,抓紧上市屯粮过冬的同时,猫眼也在谋求打破在线票务平台的局限,往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以给资本市场讲一个更实在的故事。
洽购三家公司
作为当前市场份额第一的在线票务平台,猫眼主要业务为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互联网电影宣发服务、在线电影社区等,前四大股东分别是光线传媒、微影时代、腾讯和美团点评。
尽管还没正式登陆港交所,但猫眼已经迫不及待展开了诸多部署。
猫眼新版招股书透露,现正与一家从事在线视频业务的目标公司磋商若干业务及资产的潜在收购事项,并与两间目标公司(其中一间从事娱乐制作,而另外一间从事电影制作及发行业务)就其股份的潜在收购进行磋商。
而就在5个月前,2018年7月,猫眼还与港股影视公司欢喜传媒订立了合作协议,以认购其约15%的股权。欢喜传媒是《我不是药神》的主出品方,导演徐峥是公司三大合伙人之一。
猫眼当初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对抗淘票票,吞下微影。至今,猫眼收购微影背负的商誉达到44.5亿元。而猫眼上市后,30%的融资将用于投资及收购。
此次招股书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募资金额。据媒体披露,其预计募资3亿美元至4亿美元,较2018年9月曝光的预备募资10亿美元缩水近六成。
尽管数据没有得到猫眼官方的正面回应,实际上受到环球股市持续波动的影响,2018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公司登陆港交所和美股市场的募资金额都有所收缩,不少新股募资规模也多次根据市场调整。
近期登陆港交所的某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互联网公司担心接下来两年资本市场有寒潮,都在抓紧抢先上市。
“猫眼上市后,业务方面估计就开始部署更大的商业变现。目前旗下有些业务也是新开发的,接下来会逐步完善。”一位猫眼娱乐中层管理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遭遇成长的烦恼
猫眼频繁部署投资业务的背后,其实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底,猫眼拿到腾讯10亿元融资之时,估值超过200亿元。而2018年底,多家证券机构对猫眼给出的估值预期为190亿–210亿元,几乎没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