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贤对此认为,品牌引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只有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其中,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必不可少,因此,企业就要突破核心技术、掌握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转型升级,以品质的提升加强“品牌建设”。
企业应走好品牌发展之路
从 《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到《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品牌引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企业如何做才能借政策的“东风”,走好品牌发展之路?
罗子明认为,品牌从培育、推广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的经营者把散点思维转变为系统思维,从依靠诸如包装、某一原料、某一手段进行推广的思维转变为从生产标准、生产设备、品质监管、人才储备、资金保障、售后服务、形象塑造、市场营销和传播策略等全方位的塑造过程。
赵萍表示,企业利用好《规划》,走品牌发展之路,一要根据《规划》,明确定位。对《规划》提出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企业要明白其扶持的行业、标准和条件。二是主动转型升级,率先建立先发优势,优先获得政策支持和市场美誉度。三要做好人才和技术储备,筹措资金,使自己具备转型的能力。在此,赵萍提醒企业家,对于品牌建设,更应该放眼长远,切忌急功近利、短期见效心理,一定要静下心来把基本功做好,把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度、售后服务做好,为品牌打造打好基础,否则品牌只能是昙花一现。
张世贤说,企业想要跨入高端制造行列,创新驱动和品牌引领是两个驱动轮。而对于实施品牌战略,张世贤特别强调了人的要素。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要有企业家情怀,而不能仅仅是纯粹的商人,只为牟利。另一方面,品牌国际化要赋予品牌在定位、策划和设计上超越地理文化边界的能力,这一过程需要品牌国际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