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份我国累计生产纱线352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66万吨,增幅1.89%,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3.42个百分点。分月份来看,除去9、10月份纱线产量略低于去年同期外,其余月份产量均高于与去年同期。
另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化纤累计产量为4543万吨,同比增加28万吨,增幅0.62%,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1.47个百分点。去年开始,我国化纤产量增幅明显放缓,主要得益棉花和涤纶短纤、黏胶短纤价差的收窄。2015年三季度开始,国内棉花和粘胶短纤的价差频繁到挂,这使得黏胶短纤对棉花的替代在成本上不在具备优势。涤纶短纤走势和国内3128B棉花价格走势较为一致,近两年两者价差集中在6000——8000元/吨区间波动。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用棉企业已经尝到了抛储棉的甜头,国内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使用价格更低的抛储棉。那么,棉花和涤短、粘短的价差要比上述的还要小。一方面,棉花和化纤两者的价差影响化纤对棉花的替代;另一方面,我国化纤经过前期的高速增长期,加之基数较大,后期增长速度放缓也在情理之中。
2、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止跌回升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截止 2017 年 11 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累计约 2445.8亿美元,同比增加 0.32%,继2015年、2016年持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1003.26亿美元,同比增加3.36%%,增幅较去年同期扩大6.06个百分点;服装及衣着附件 1442.54亿美元,同比减少1.7%,减幅较去年同期缩小4.98个百分点。
分国别来看,今年1-10月份,我国对欧盟累计出口405.4亿美元,下降1.7%;对美累计出口378.9亿美元,微增0.4%;对东盟累计出口279.5亿美元,增长2.6%;对日累计出口168.6亿美元,下降0.9%,逐步恢复持平。
纺织品服装出口止跌回升(2017年止11月份)
六、后市展望
1、中国轮入预期带动
中国经过2017年的抛储后,国储库中大约剩余510万吨左右的棉花。按照去年和今年的抛储进度,明年新棉上市之前势必要轮入一定量的棉花要保障国内棉花的供给和发挥调节市场的作用。市场传言,预计在本年度后期,中国将轮入50万吨左右的储备棉。
12月份美农报告显示,除中国外全球棉花产量预估增加243万吨,期末库存量预估增加198万吨。考虑到中国因素:进口110万吨、轮入50万吨,那么,产量预估增加部分的三分之二将被中国消化;期末库存预估增加部分的81%将被中国消化。如此以来,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估和期末库存预估对全球棉花价格的利空作用大大降低。况且,本年度大部分新棉已经上市,国际和国内市场早已将全球棉花产量大幅增加的利空消化完毕。后期,一旦中国开启库存轮入模式,无疑将会利多国际棉价。
2、预计美印植棉面积增加、单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