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部门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股权质押风险等问题的实际措施,正逐步推出和落实。
10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在例行发布会中表示,证监会将会同沪、深交易所对纾困专项债审核建立“绿色通道”,适用即报即审政策,提高发行效率,积极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对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的支持作用。
当天,上交所发行首单纾困专项债,发行人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淀金控”),规模8亿元。日前此两,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投控”)2018年纾困专项债券发行公告则在深交所官网披露,规模10亿元。
10月26日,申万宏源证券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民企融资难问题将得到部分解决,但想要长期避免民企再出现类似问题,他认为关键在于是否设立专项资金,以及对企业融资进行相应担保,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协调乃至审核。
纾困措施陆续落实
在证监会宣布对纾困民企融资难等问题的专项债审核设立绿色通道时,沪深两个交易所已率先分别进行了首批专项债的发行,并有多家机构提出了意向。
10月26日,海淀金控在上交所发行纾困专项债,发行规模8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优质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发展,纾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Wind资讯数据显示,注册在海淀区的A股上市公司目前共有130家,为北京市最多,其中多数为民营科技企业。然而,随着今年大盘行情的持续波动,一些上市公司因对资本市场风险评估不足,从而出现了股权质押风险。
以东方园林(002310.SZ)为例,这家国内园林环保行业的民企龙头,在过去数年实现了业务与业绩的快速增长,但随之也背负着高负债、融资难的风险。如今,在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东方园林自身也在采取自救措施,比如大股东选择对外转让持有的公司10%股权,用于引进地方国资或央企等战略投资者。
实际上,在上述专项债发行之前,海淀区委、区政府已率先发起设立了总规模为100亿元用于支持优质科技企业的发展基金,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等。据悉,首期20亿元已完成募资。
此外,上交所称,其他参与纾困基金的金融机构、地方国有企业的纾困专项债券也将于近期发行。
10月24日,深交所披露由深圳投控作为发行人,规模为10亿元的专项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深圳投控作为发行人的专项债是期限为“3+2”的无担保债券,附第3年末发行人调整票面利率选择权及投资者回售选择权,票面利率为3.97%,是9月以来市场同期限发行票面利率最低。
“两大交易所分别发行针对民企融资难和股权质押风险的专项债,实际上是对市场透露出一个积极信号,即面对目前民企遇到的困难,并不会坐视不理,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10月26日,北京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