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五(10月26日),离岸、在岸人民币分别一度触及6.97、6.96关口。当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喊话人民币空头,称“几年前交过手,应该都记忆犹新”,旋即在岸、离岸人民币暴涨近200点,收复全部失地。
尽管“喊话”再现,但如今“大空头”的胆量和仓位都早已不比2015、2016年的鼎盛时期。
部分贬值仍缘于市场供求情况。虽然无法查证做空人民币的对冲基金等机构的具体仓位,但根据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对离岸银行和相关机构的采访,从今年6月开始(人民币单月贬值接近4%)做空动能的确攀升,但仓位仍然非常克制,多数机构在6.75左右纷纷开始平仓,当美元/人民币来到6.9附近时,即使对人民币仍有贬值预期,但敢单边下注的机构微乎其微,更有对冲基金对记者表示,已开始通过港交所的CNH(离岸人民币)期货适度做多人民币。
某离岸外资行外汇交易主管罗毅(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5、2016年“大空头”要比现在多得多,至少有4到5倍,但最终皆因央行的介入而被打爆。“例如有一家美国纽约著名对冲基金专门做空人民币,主要交易人民币看空期权,体量高达几十亿美元。这绝对不是个案,但其实2016年、2017年它们在做空人民币方面都栽了大跟头,现在到了6.9根本没有大仓位做空的胆量。”
“可以说,今年人民币空头、多头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分析师周浩告诉记者。
近几年,央行支持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干预程度大大减少,更有多位学者发文呼吁应弱化对“7”的关注,但面临如今的内、外部环境,更有观点认为,维稳人民币预期仍然是近期的第一优先考量,“人民币贬值的弊端可能大于能够想象得到的益处。”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然,汇率从来是相对的,没有一直贬值的人民币,也没有一直升值的美元,未来美元、欧元的变化仍是值得关注的变量。
市场暂陷6.9区间波动
截至10月26日午盘,人民币处于弱势交易,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一度触及6.96和6.97的几年来最弱水平。最终,美元/人民币收报6.9435,美元/离岸人民币收报6.9564。
“对于那些试图做空人民币的势力,几年之前我们都交过手,彼此也非常熟悉,我想我们应该都记忆犹新。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潘功胜表示。
“离岸人民币出现反弹,但并未出现8月时近千点的大幅逆转幅度(当时央行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对远期购汇征20%准备金),一方面是央行仍是‘口头干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期的贬值主要还是源自市场供求(个人、企业购汇),而不是来自太大的投机做空盘,因此也不会出现太大的空头平仓。”罗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考虑到央行的表态,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会在6.9上下波动。”他对记者提及,在美元/人民币触及6.8以后,汇率都处于缓慢上移的态势,可见市场谨慎交易的态度。
之所以近期人民币走势偏弱,这与市场供需、外部波动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