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理事长、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今日(3月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如何良性地提升总需求,可持续地改善总供给能力,是近中期的关键。
他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造成的冲击和恢复过程的缓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国家在总供给一侧的脆弱性。总供给一侧的脆弱性,基本上是由于过度管制、过高的福利和民粹化的倾向,造成了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了总供给能力提升的障碍。
楼继伟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需要适度地加杠杆。的确,各国也加杠杆了,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阶段性地增加总需求,防止危机快速蔓延,并且利用好这一喘息的时机,抓紧进行包括金融监管改进和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改善总供给能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这样,既应对短期危机,又建立起中长期良性的增长机制,届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逐步去杠杆,经济实现恢复性和可持续的增长。
不过,楼继伟强调,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杠杆,给出了经济稳定的幻象,导致人们不愿意忍受改革阵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买来的时间如果浪费掉,政策空间会越来越小,最终需要在紧货币紧财政的条件下进行改革,阵痛会更加剧烈,就更难凝聚共识,容易滑向左倾或右倾的民粹主义。现实情况看,全球杠杆率高企而全要素生产率停滞甚至下降,民粹主义泛滥。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政治家的担当和睿智,既能凝聚民心,又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顺序,推进改革,改善供给。(原题为《楼继伟:不能浪费财政和货币政策买来的时间》)
以下为楼继伟发言实录:
谢谢德里克•阿博利主席,你一开始介绍我第一句话是楼部长,有点尴尬,你后来又说了我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主席。但是也没错,在中国的传统中,你当过部长一辈子都叫你部长。我也非常感谢劳伦斯•萨默斯教授刚才精彩的发言,我和他其实认识很早,他说30多年前他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当时没有认识,后来我们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互相都有交流、有对话,当然也曾经是对手。
可以这么说吧,我在30多年前开始学经济学,学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学习现代经济学第一本书是您的叔叔,保罗•萨默尔森写的,我记得非常清楚,第11版,我们学的时候还是英文,学下册的时候还有中文,11版就是说,可以看到现代经济学传播到中国是多晚了。另外感谢您刚才的发言,实际也使得我很尴尬,因为你的观点很多和我相近,我不知道我还怎么说。但是我既然已经准备好了,我就照我的准备来说吧,可能互相之间有一点补充。
我们的题目是“塑造未来社会的关键趋势”,我就这个问题拿到以后觉得很困难,但是我也想试探的讲一点意见,我想讲五点:
第一,中近期的问题,或者近中期的问题。
我们是全球面临总需求不足和总供给提升的障碍,如何良性地提高总需求、可持续性地改善总供给的能力,是近中期的关键。金融危机对各国造成了冲击和恢复过程的缓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的国家在总供给一侧的脆弱性,当然也反映了全球化大家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逃脱全球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