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光热发电上网电价确定 撬动千亿市场
十三五期间装机量有望达到5GW,市场空间1300亿。光热发电相较光伏风电优势体现为其具备储能系统,可实现电站调峰,稳定输出电流,对电网伤害小。至2015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规模近5GW,主要集中西班牙与美国而国内处于起步阶段较成熟项目包括中控10MW和首航节能IOMW项目。去年10月能源局启动1GW光热示范项目申报,入选名单近期公布,项目有望2018年投运。此前十三五光热发电征求意见提出装机规模达到10GW,由于示范项目落地时期延期,因此目标装机规模可能缩水,但由于企业积极性高,规模化后成本下行空间大,我们判断装机规模大概率可以达到5GW。光热发电装机成本25-30元/瓦,预计十三五期间市场空间可达1300亿。
上网电价1.15元/kwh,符合市场预期,示范项目名单有望近期公布。光热发电度电成本较高,按照根据国外项目测算约为1.05元/Kwh,但由于其发电效率和寿命均可达到光伏的两倍,因此运营经济性较高。中控德令哈在建50MW项目,配套6小时储能,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36亿,经测算项目ROE可达8%,随成本下降,还有提升空间。我们判断近期IGW示范项目名单落地,明年为装备集中交付期,有望拉动相关公司业绩。
系统集成商与核心设备供应商最受益。光热电站投资成本中,聚光系统、储热系统、换热/导热系统占比分别为39%、16%、15%。目前光热电站国产化率可达到90%以上,其中集热管、集热器、储热介质(导热油/熔盐)技术门槛较高,如集热器的供应商主要是几家锅炉企业,但是由于要承受高温,原材料需靠进口。在电站系统集成方面,对电站稳定性要求高,需强大的技术团队支持,目前仅少数几家企业拥有集成经验,如中控、首航节能。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首航节能和杭锅股份。首航节能具备丰富光热发电的技术积累和系统集成经验,自主建设的敦煌10MW塔式电站将于近期投运,是国内唯一一家光热电站装备自给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并筹划100MW二期项目。杭锅股份是国内光热发电吸热和储热设备的重要供应商,并参股光热EPC集成商中控太阳能,依托中控可进一步拓展其设备市场。
风险提示:光热政策支持力度不达预期,技术进步不达预期
首航节能
首航节能:德令哈EPC合同正式签订,光热业务开始确认收入
首航节能 002665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王海山
中广核德令哈项目EPC 合同正式签订
8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和山东电建二公司的联合体与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中广核德令哈50MW 光热发电项目太阳岛EPC 总承包合同》,合同总金额与此前的中标结果一致。
光热业务开始确认收入
今年4月6日,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该项采购的中标公告,但合同未能正式签订,导致太阳岛的建设工作至今未正式展开。此次合同正式签订意味着该项目太阳岛的建设工作将很快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首航节能的光热EPC 业务开始确认收入。从结算方式看,合同分阶段按比例付款,预付款为合同总价的10%,里程碑款为合同总价的75%,运行验收款为合同总价的15%。合同周期约为一年,不含税金额约为5.6亿元人民币,占公司2015年度营业收入的49.5%,合同的执行将提升公司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光热EPC 能力获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