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浙江地区以106家辅导企业高居第一,占总数13.8%;紧跟其后的是北京和深圳两地,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分别为98家和77家,占总数12.76%、10.03%。而江苏、上海、广东当地进入辅导期的IPO企业也超过了50家。前述六个地区,进入辅导期的IPO企业数量,占全国61.33%。
虽然IPO堰塞湖严重,但浙江企业上市热情依然高涨。正如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包纯田日前在某培训会所认为,与浙江几百万家企业相比,目前浙江300多家A股上市企业并不多。浙江应该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当天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也表示,股权交易中心要做好服务,把更多的企业培养成上市公司,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或许,正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与鼓励,浙江无论上市企业还是排队IPO企业,或又是辅导期IPO企业均排在全国各地区的前列。
除此之外,福建省近年来在IPO领域同样频频发力。截至目前,福建地区进入辅导期的IPO企业有25家,排在全国各地方证监局10位。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青海、贵州、西藏、山西、广西、宁夏、湖南、天津、内蒙古、黑龙江、甘肃、云南、陕西、江西、吉林15个地区,辅导期的IPO企业不足10家。
再长的队伍,也只能等待
“尽管IPO排队遥遥无期,但是新加入辅导期以等待排队资格的拟上市企业仍然前赴后继。”深圳某中型券商投行负责人称,很难想象,一旦实施了注册制,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北京另一家券商的投行部负责人,相比看似拥挤的证监会IPO在审企业的排队大军,IPO辅导期企业的队伍同样惊人。
IPO堰塞湖再严重,企业上市的热情依旧高涨。此前某家拟上市公司董秘曾说过,“IPO的队伍再长,我们也愿意等。”早排队早上市,只要有上市希望,就多等几年吧。
确实,在当前监管趋严和多条融资路径不算畅通的情况下,留给企业的最佳融资渠道似乎就之剩下了IPO。今年以来监管趋严,证监会在并购重组方面的审核把关让一些试图借壳上市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而绕道新三板,却又因为比较清淡的流动性和不太明朗的政策预期而踟蹰不前,尤其是当更多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加入到主板IPO排队大军后,之前还模棱两可的企业终于知道着急了,也抓紧时间试图尽快在交易所通道寻求一个排队机会。
“只要符合A股上市条件的企业,我们都尽量说服他们去A股排队。”深圳某PE机构合伙人称,有的企业体量不小,但因为想要尽快融资而徘徊在借壳和新三板之间,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还是选择回到IPO队列里,时间也浪费了。
堰塞湖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
根据证监会数据,截至8月4日IPO受理首发企业达806家,而上一次排队企业数量达到800家,可追溯到2012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改革,新股积压再创新高,股市的融资功能限制也一直未能破解。
“对监管层而言,现在处于两难抉择:不加快发行,积压会越来越多;但如果加快发行,当前脆弱的市场重心很可能继续下移。”北京某券商首席分析师曾公开表示,对企业而言同样也是两难:要么继续遥遥无期地排队,要么承担高昂的沉没成本寻求其他渠道。
事实上,从2012年新股走走停停以来,IPO的长队就没缩短过,少时排队企业有500至600家,多时达到800至900家。
回顾IPO“堰塞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