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速贷遇到的问题和中宝投资情况是很相似的,中宝也是当时被跨站借款人的连锁坏账一次性击倒,而周辉在无力兑付的情况下选择了庞氏之路。相对中宝,简还是有能力的,因为至少当时的业务都是真实的,有逾期但不全是坏账,另外就是成功的运作了招股使资金链没有断裂,从业务层面已经消化了那波坏账危机。之后的新窟窿实际上是分红承诺带来的新问题,我想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当时的情况全行业都人心惶惶,不给出诱人的承诺是没有几个人乐意参与的。
其后的2012、2013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e速的发展可以说比较平稳,也可以说比较艰难,长期维持在一个中等的交易量水平,而同期正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增长,平台数由早期的十几家快速膨胀到几百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规模没怎么增长的情况下,e速逐步的由行业前十的地位滑落到较少投资人关注的几十名开外。
沉寂到2014年下半年,e速贷又迎来了一次模式上的重大转折,开始主打千万级大单业务。在这个转型之前,网站几乎只有持续在循环借款的老借款人,新业务极少,最终这批多年借款人最终无力还款爆掉也许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虽然大单业务有很大的风险,但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这个阶段与同期的808的情况是很相似的,而808更消极一些,既没有在业务上有实质性突破也没能有效的对借款人进行换血,最终更早的爆发了危机。
正如之前分析,这次经侦介入看似突然,其实归根结底与平台自身不规范和业务模式的高风险有必然关系。因为不论是超出负荷的分红压力,亦或是大单借款人违约,两者一个出问题,都会导致有利益受损者去报案,从而导致最终经侦介入。只是之前的这个过程可能处于侦查取证阶段,普通投资人不得而知,表面看起来介入的非常突然。
其实从第一天就上封条这个情节来看,警方应该已经调查许久,或者是举报人提供了一些切实的证据,才敢做的这么激进。所以这个事件一定要看结果,到底平台有没有严重的假标、自融现象,如果有,那么并不推翻前面的两条底线,所谓的不管是不是真实做业务的平台都会经侦死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从前面的e速贷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第一批P2P平台其实都还是不错的,虽然大家的命运各不相同,但最初的创业初衷都是比较单纯的希望做一个好平台,而不是一些诈骗平台,从建立之初就充满了恶意。
大家因为经营能力和对大势判断能力的不同,逐步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在金融风险的冲击的考验下,能力强的化解了风险,能力弱的或者选择退出,或者放弃了道德的底线,走向了庞氏将风险后置,反而越陷越深……
!
我们所有人都看到,e速整个事件发展的节奏非常之快,几乎每一步都还没反应过来,就有新的话题爆点出现,所以在每天倒闭或跑路几个平台而大家已经不太在意的今天,这个案件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而且从舆论和媒体角度,几乎一边倒质疑和抨击警方的过度执法,这种情况从表面看与半年前的融金所事件几乎完全相反,当时融金所事件第三方和媒体几乎是一顿乱踩,大有不杀之不快的劲头儿,但最终各方大跌眼镜,融金所全身而退,负面影响逐步消除。而e速贷为什么结果却反倒令人失望呢?羿飞(公众号:羿飞谈互联网金融)觉得,这一切舆论的关注和帮腔可能正是“杀死”e速贷的主要凶手……
下面我们要讲的,可能是一些赤裸裸的“现实”,是一个在社会上生存的逻辑和技巧,而不是所谓的正义,所谓的公平,所谓的合理。按照行之有效的社会规则,我们往往表面吃一些小亏,反倒让自己可免受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