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制下的新股破发变得更为常见。10月25日,科创板N凯尔达、创业板N可孚上市首日双双破发,二者分别低开4.9%、10.89%。截至当日收盘,N可孚下跌4.43%,而N凯尔达成功翻红,收涨10.76%。
市场人士认为,新股破发一方面乃企业自身因由所致,另一方面则与新股询价参与各方盲目推崇“新股不败”而引发的持续高价发行密切相关。破发体现了注册制要求下的“市场化定价”,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炒新的不合理行为,促使新股收益理性回归,从而促使IPO定价由博弈行为转变为对新股真实价值的判断。同时,对于投行而言,破发将倒逼其在承销过程中更加注重定价和销售,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执业能力,最终也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新股不败”的神话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就遭遇连续冲击,两天内三只新股破发,正可谓“接二连三”。此前的10月22日,中自科技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公司股票发行价70.9元,当日终盘报收66.03元,较发行价下跌6.87%。
新股破发显然有多方面原因。从公司本身的质地来看,中自科技等基本面或多或少都较此前有了一些变化。
比如,中自科技招股书披露,公司2021年前6个月的营业收入为6.2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4.61%;归母净利润为2871.3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1.76%。
N可孚也有类似问题,公司主营业务是在互联网上销售医疗器械。公司在招股书中披露,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防疫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未来随着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疫情过后防疫物资销售价格与销量回归常态化,未来业绩增长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公司预计,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17.04亿元,同比下降约2.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1亿元,同比下降约6.5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约为2.86亿元,同比下降约9.56%。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注册制下新股发行询价制度调整之后持续走高的新股发行价格。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9月19日至10月22日,一共有23只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完成了发行定价工作。23只股票中,排除1只亏损发行的,剩余22只平均发行市盈率达到43.23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今年询价新规前完成询价的263只科创板、创业板个股平均发行市盈率则为30.49倍。
“询价新规落地后,参与询价投资者的思维未快速转变是核心原因。原规则下10%高价剔除比例、定价四数孰低要求使得新股定价属‘买方市场’,投资者有抱团压价的倾向,支撑了新股获得较高的首日涨幅。新规则落地后,投行定价权大幅提升,网下投资者还是抱着入围心态,使得新股定价中枢大幅提升,聚集一定的破发风险。”德邦证券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表示。
“投行真正的客户是投资者,股票是投行的商品,投行的报价能力一方面要让投资者有利可图,一方面也需要让上市公司不吃亏。”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只有实现了双方的平衡,投行的“定价”能力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也才能得到市场认可。
但是从今年的新股询价变化来看,投行的定价能力要充分得到体现仍然任重道远。事实上,在9月18日新股询价制度调整之前,压价发行成为普遍状态,新股询价的市场化进程遭到“扭曲”,投行和企业一起成为价格的被动承受者,“贴地发行”成为常态,上市公司募资金额大幅度缩水,而投行保荐承销费用也大幅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