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到如今的311家公司。两年来,在科创板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趋势牛股辈出,演绎成长故事,“科创牛”渐入佳境。
机构人士表示,科创板主要聚焦高端制造、医药生物、半导体三大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代表着我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方向。“筑巢引凤”,吸引众多优质“硬科技、高成长”属性企业集结,科创板有望孕育更多牛股。
两年时间的发展,科创板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上交所数据显示,科创板总市值已经超过4.78万亿元。在资本市场助力下,不少科创板公司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龙头股。
截至7月21日,科创板总市值超1000亿元的公司共有7只,分别为中芯国际、金山办公、华熙生物、传音控股、华润微、康希诺、中微公司。另外,还有9家公司总市值超过500亿元,31家公司总市值在300亿元-500亿元区间内。
机构投资者对科创板的配置力度也逐步加大。据海通国际证券策略团队统计,主动偏股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重仓持股中科创板个股的占比,从2019年三季度起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一季度占比达到2.6%。
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持有28只科创板个股;QFII持有66只个股;险资持有19只个股。截至7月20日,北向资金通过沪股通通道持有23只科创板个股,持股市值约114亿元。
今年以来,机构对科创板的关注明显升温,共计对207家公司进行调研。其中,道通科技、欧科亿、莱伯泰科、澜起科技被调研的次数均超30次。
毋庸置疑,科创板经过两年的发展,已成为A股重要的有生力量,也为市场输送出越来越多的牛股。
“赛道”是当下A股的热门词,在科创板中,不仅能够看到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赛道龙头股,还有一些新兴的细分赛道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今年以来,20只科创板股票累计涨幅超100%,34只个股涨超50%。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上述个股中的大部分正是当下火热的赛道龙头股,如CRO板块中的美迪西,医美领域的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三元正极材料的容百科技,LED驱动芯片的明微电子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科创板注册制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新兴赛道走入资本市场视野。
以华锐精密为例,该股今年累计涨幅接近110%,公司聚焦硬质合金刀具中高端市场。从该股日K线看,上市之初有过短暂下跌,之后便开启了慢牛走势。可见,市场对新兴赛道的理解并不是一蹴而就。
还有科学服务赛道的阿拉丁、泰坦科技,工业软件中的柏楚电子,机器视觉的奥普特等。这些新兴赛道的出现,更加考验投资者的基本面研究功底,也间接增强市场价值发现的能力,遏制纯粹概念炒作之风。
事实上,新赛道也好,老赛道也罢,都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浙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杨看来,科创板中,电子核心产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型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等公司占比较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5月以来,随着市场偏向科技成长风格,科创50指数迎来一波较大行情,引来投资者看好声不绝于耳,有不少机构认为,当下的科创板就是2013年的创业板,“科创牛”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