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的日益普及和进步离不开半导体芯片行业的飞速发展,而从去年开始的 “芯片荒” 对全行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高盛估计,多达 169 个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缺芯” 的影响,这其中不仅包括电脑、手机终端等消费电子产业,还包括钢铁、汽车制造等重工业。
许多行业巨头被迫改变自己的制造和产品更新计划。据报道,苹果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能购买方,每年在芯片研发和购买上花费近 580 亿美金,可仍不得不在去年将 iPhone12 推迟两个月发布。
家用电器方面,惠而浦公司称在中国的制造厂 3 月份有 10% 的芯片需求没有被满足,而中国的老板电器也因为微控制器供货不足而推迟了新产品的发售。
汽车方面,包括福特、尼桑、现代等制造商都因半导体供货短缺出现了工厂停产或削减产能的计划,其中福特汽车预估本年度因此造成的损失将高达 25 亿美元。
由此带来的制造成本和终端价格上升尤为明显:通用汽车称旗下的皮卡产品相较去年涨价了 10%,SUV 产品更是涨价了近 20%,而全美二手车市场 4 月份均价也是破纪录的增长 10%。
据消费电子咨询机构 NPD 相关研究显示,大型电视相比去年夏天已涨价近 30%。“任何有一个屏幕的东西都会被涨价影响,” 咨询公司 Omedia 的高级分析师 Paul Gagnon 这样解释道。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前所未有的缺芯危机呢?虽然近期的一些偶发事件,如瑞萨电子工厂大火、苏伊士运河阻塞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全球半导体供应,但本次危机的根本原因和新冠疫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全球范围的居家令和隔离政策使得人们的工作和娱乐方式极大程度上转为线上,继而刺激了消费电子和网络设备的需求激增:一项麦肯锡的研究显示,2020 年消费电子的半导体市场比预期高了近 15%,个人电脑半导体市场增长高了近 11%,而无线通讯设备半导体市场增长高了也近 6%。
高于预期的需求使得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竞相加购芯片,而各大半导体制造和封测厂尽管开足马力,产能接近饱和,却仍然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由于半导体制造的精密性和复杂性,产能增长缓慢滞后,使得供求差距短期无法得到解决。
半导体产能近 20 年增长了 179%,但是平均每年增长只有 4%。蓝色为整合组件制造厂(IDM),黑色为芯片代工厂;右:半导体产能利用率在 2020 年达到 88%,这对于很多制造商来说已然饱和,再高的利用率可能导致更长的交货前置时间(lead time)
近期汽车产业格外 “缺芯” 的情况要稍微复杂些。人们转入居家生活,2020 年汽车行业市场的极度低迷使得大量汽车制造商减产并下调市场预期:据麦肯锡研究,去年全球汽车行业的半导体市场较预期低 16%,同比减少近 9%,这些空出来的半导体产能被需求旺盛的消费电子和网络设备市场迅速占用。
始料未及的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汽车市场的快速回暖 —— 面对被压缩的芯片供应和高于预期的市场需求,汽车制造商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紧张的政经关系也使全球芯片供应链徒增变数。美国政府对包括华为等多家科技公司的制裁产生了连锁效应,众多中国的制造商们不得不加单订购芯片,扩充库存,以面对可能到来的芯片断供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