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四小龙”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为争抢第一股的比赛即将决出胜负。日前在依图科技撤回科创板IPO后,7月20日云从科技首发获科创板上市委会议通过。
云从科技此次IPO预计融资规模为37.5亿元,募集资金所得净额将全部围绕其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展开,分别用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孵化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高科技企业,从“诞生之日”就带着“国家队”的光环。
在中科院期间,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带领团队研发出智能图像侦察仪、公安千万级人像检索机等产品,该团队成为中科院战略性科技专项中唯一的人脸识别团队。
2014年,周曦发现芬兰一家小型公司在做人脸支付,便率先在国内做起人脸支付,算是国内第一套刷脸支付的原型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该系统无法在市场推广,周曦便萌生了创建公司的念头,于是就有了云从科技。
目前,云从科技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按照提供交付内容和业务模式可划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也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
业绩方面,2017年到2020年,云从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0.64亿元、4.84亿元、8.07亿元以及7.5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分别是1.06亿元、1.8亿元、17.08亿元、6.9亿元。
2021年1到6月,云从科技预计营业收入3.5亿到3.89亿元,同比上升58.40%至76.05%;归母净利润亏损3.53到3.7亿元。公司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紧跟国家新基建战略导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相关新基建项目在手订单顺利执行;当期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是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和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同比上升所致。
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将发行A、B两类股票份,创始人周曦是其最大股东,周曦控股的常州云从在云从科技的股权占比合计达到了23.2%,拥有64.6%表决权。因此,云从科技选择了同股不同权的第2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
此外,中国国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佳都科技(600728)均在云从科技股东行列。其中,佳都科技持有云从科技发行前7.82%的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另外,资本大佬刘益谦则以3.86%持股位列第5大股东。
从上市委问询来看,关注云从科技的问题集中在业务、技术、竞争、监管等方面。
上交所要求云从科技选择报告期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各一项典型业务,用浅白语言描述终端客户及其应用场景、技术要求、发行人核心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方式及效果等。
同时,监管十分关注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数据安全问题。要求云从结合境内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最新情况,说明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在数据来源与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的合规风险,业务是否将因适用该等法律法规而遭受重大不利影响;对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说明是否能够远程获取数据信息,是否存在远程获取相关信息的情形;说明如何有效保证相关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保证客户个人数据信息安全和公司规范运营。
纵观云从科技IPO之旅,公司科创板招股书在2020年12月3日获得受理,之后在当月31日进入已问询状态。如今排队逾7个月,云从科技上会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