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发布月度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0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20.1万辆和211.2万辆,环比下降5.3%和8.2%,同比增长21.9%和16.4%。
1-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31.4万辆和123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2.7%,降幅比1-6月分别收窄5个和4.2个百分点。
“今年7月,汽车产销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的回暖态势,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汽车产销形势总体稳定,虽然当月产销量环比小幅下降,但同比继续保持增长,商用车同比增速依然明显。”8月11日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继续向好,特别是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居民外出消费有序增加,市场活力逐步提升,汽车销售也得到持续改善。
“从累计的情况来看,前7个月产销量均超过了1200万辆。与上半年相比,1-7月销量同比下滑幅度收窄,从上半年16.9%的负增长收窄至12.7%,降幅收窄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陈士华表示,商务车在货车的强力拉动下,对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长贡献依然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7月,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7.2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0.4%和16.6%,同比分别增长70.3%和59.4%。1-7月,商用车产销283.1万辆和2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4.3%。
尽管汽车产销逐步恢复,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半年依然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因此,对于全年销量,中汽协依然维持10%-20%左右同比负增长的预测。
“4月份以来,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低迷,在经历了6月份市占率33.5%的历史新低后,7月市占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陈士华指出。
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4.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结束了3月起连续下降趋势。1-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43.4万辆,同比下降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0%,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
在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同时,日系、德系车企的市场份额则持续走高,市场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疫情影响延迟了消费者购车需求,因此二季度对合资品牌是利好,今年上半年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逐渐升高。但随着消费者被延迟的购车需求释放完毕,7月份市场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逐步恢复。”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向好,购买自主品牌客户被抑制的需求将得到释放,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正处于一个触底回升的阶段,但自主品牌汽车并不存在爆发性增长的可能。
同时,许海东认为,自主品牌正迎来两极分化,长城、红旗、长安等头部的企业发展状态相对较好,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而那些边缘自主品牌失去的市场份额会被头部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共同瓜分。
在车市整体规模下滑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正在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的企业共销售新车589.6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