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A股市场运行节奏陡然生变。展望二季度,多家公募认为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二季度海外疫情对国内的需求冲击存在不确定性,后期对冲的方向和力度是市场能否企稳上行的关键看点。具体到配置方面,国内新基建、加速进口替代的机会及内需为主的行业等为多位基金经理看好的投资机会。
前海联合科技先锋基金经理林材认为,疫情存在反复可能,叠加欧美市场波动的影响,A股市场在二季度也将持续震荡,但预计底部会逐渐抬升,毕竟A股主要指数除创业板指高于历史中位数水平,其他指数市盈率均低于历史中位数。
“宏观方面,内需在二季度有望逐步好转,而外需则将持续承压,净出口或将持续拖累GDP。一季度国内实际GDP同比大概率为负值,而如果二季度国内经济运行恢复正常,二季度内需对实际GDP拉动较大,但尽管消费方面存在一定的补偿性需求,要全部回补显然并不现实。”林材说道。
国泰基金表示,目前沪深300股息率/10年期国债处于历史100%分位数,股权风险溢价处于历史73%分位数,因此我们认为沪深300指数继续下跌的空间并不大,预计延续震荡走势。
天弘周期策略基金经理谷琦彬表示,现在市场的逻辑在切换,2月国内疫情严重,外需景气度好,现在明显逻辑反过来,海外疫情扩散超预期,节奏和程度不确定性很大,基本面有确定性的反而是国内市场。政策托底和刺激是后续的重点方向,需要跟踪的重点变量包括经济启动和复工节奏、政策刺激力度等。目前来看,制造业和周期品,尤其是周期品估值处于绝对低位。
“前期涨幅较大的蓝筹股,出现了大幅下跌,更多是因为海外流动性抽紧,导致外资卖国内核心蓝筹。当流动性危机缓解后,估值处于极值状态的好公司后面的修复空间比较大。”谷琦彬称。
同泰基金投资总监杨喆表示,国际市场由于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多国多地区的疫情流行,所以可能会经历多个阶段。目前是对各类资产、各种金融机构的急促影响,也包括心理层面的恐慌,带来的是流动性危机,经过十几天的演进和各国央行与政府的强力救援,尤其是美联储推出多个重磅工具,流动性危机在3月24日左右已经开始缓解。几个月之内,可能会有外部需求的弱化;之后伴随各国不断迎来防控拐点,经济秩序的恢复、需求的恢复将会在多个经济体之间协同和共振。
“随着国际流动性危机缓解,国际机构对于避险资产(如黄金)与优质资产(如A股的核心资产类股票的抛售也将结束,我们看到从3月24日开始,国际资金又通过陆港通开始持续净买入A股。预计国内股市会蓝筹企稳、结构机会不少,同时花些时间等待全球防控形势好转。”杨喆表示。
鹏扬基金股票投资部研究总监张望认为,宏观方面,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影响减弱,中国的内需将逐步恢复,但是海外疫情目前还没有看到高点,外需还会逐步走差,外向型为主的产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A股二季度的行情更多会跟随海外疫情走,如果海外疫情逐渐趋于稳定,中国国内整体竞争力的优势会逐渐体现,A股也会逐步走出震荡筑底的行情;但如果海外疫情进一步恶化,影响超预期,A股不排除再次下探。”张望表示。
海富通公募权益投资部副总监黄峰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但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超预期蔓延,对于市场风险偏好造成了比较大的挫伤,影响了企业的盈利,也延缓了经济复苏的进程。虽然全球陷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全球风险偏好下降最快的时间段也已经过去,但是由于后期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风险偏好难以迅速提升。在此情况下,他倾向于认为,二季度A股市场主要指数或将进入弱震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