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好外贸企业基本盘银保合作制定 保单融资“白名单”
随着全球疫情蔓延,出口受阻、收入锐减,我国许多外贸企业正面临偿债能力下降、现金流吃紧的困境。鉴于外贸企业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近期,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呼吁,优化保单融资定损核赔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保单质押贷款规模。
3月PMI重返扩张区间 工业经济出现积极变化
3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均超预期回升至荣枯线以上,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2月出现明显改善。尤其是伴随企业员工返岗率上升,就业人员指数也重返扩张区间,就业形势好转。
三箭齐发 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常态下,如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提振经济,是当前和接下来一段时间整个社会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其中最核心和紧要的,是确定合适的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准绳。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了重要信号,其中对财政政策基调和方向的明确引发高度关注。
新能源车能否撞开“限购之门”?
近期,全国范围内至少有9个城市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密集的刺激政策之下,一则信息发布“乌龙事件”引人关注。3月24日,有部委网站发布消息称,北京正在研究出台促进汽车消费措施。当天下午,这条震惊汽车圈的消息被撤下,随后北京市商务局在微博上发布致歉声明,称该措施尚未研究论证。
央行“降息”开启宏观调控工具箱 更多政策举措正蓄势
宏观调控“工具箱”已打开,一揽子调控政策开始逐渐发力。3月30日,央行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这是继2月3日逆回购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央行的再度“降息”。
六大国有银行2019年净利润合计突破1.1万亿元 豪掷逾3300亿元“真金白银”回馈股东
截至本周一(3月30日),国有六大行年报披露落下帷幕。六大国有银行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净利润集体实现正增长,资产质量较上年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019年全年,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集团口径,下同)逾1.1万亿元,相当于日赚31亿元。
3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大幅回升 服务业总体回暖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
提前批“专项债”发行进度达84% 新一批额度二季度发行完毕
在疫情影响之下,地方债被视为稳基建、稳投资的重要工具,其发行情况备受市场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31日地方债合计发行1.61万亿,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08万亿,占提前批下达额度的84%;新增一般债发行0.46万亿,占提前批下达额度的比例为82%。
新需求释放 新型生活服务业迎爆发窗口
3月31日,猿辅导在线教育公开宣布完成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刷新我国在线教育单笔融资纪录。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购物、旅游、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影响较大,发展步伐放缓。但与之相对应的,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型“宅经济”一派火热,发展迅猛。受到政策加持和市场需求暴涨带动的“生活服务+”,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驻足,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