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首个交易日两市缩量调整,上证指数下跌0.57%,收报2734.52点。虽然近期指数表现低迷,但上市公司开始密集发布回购预案,还有不少公司积极增持自家股票。眼下,产业资本正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春节过后上证指数走出“A”字形态,两段相反走势,源于主导市场运行的矛盾发生重大切换。
很明显,上证指数第二段走势受到全球疫情影响,期间有两股力量在较量:一股是不断蔓延的疫情和投资者由此产生的对经济前景的忧虑情绪,另一股是各国政府对疫情不断增加的防控力度以及为应对经济下行而不断出炉的刺激政策。
站在当前时点,这两股力量的平衡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积极因素开始占据上风。
西南证券策略分析师朱斌表示,虽然未来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这种压力已经被市场所预期。随着疫情防控与经济刺激政策双管齐下,市场情绪将现好转。当下时点不应该再高估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在沪指2700点左右的底部区域,出现多次震荡磨底很正常,投资者需要克服内心的恐惧。
更重要的是,A股当前已处于估值底部。从历史上看,估值底形成后,虽然不能形成立竿见影的效果——股市立即反弹,但下跌空间已经很有限了。
“从历史对比看,当前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燕翔表示,当前Wind全A的PE为16.0倍,处于2000年以来自下而上21%的分位数,2015年以来自下而上12%的分位数。
燕翔分析,从国际对比看,当前A股已处于估值洼地。“2008年初A股沪深300指数PE高达44.9倍,在我们统计的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大幅居前。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价值洼地’则成为A股新标签。当前A股沪深300指数PE为10.7倍,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已然处于较靠后位置。正是由于目前A股在国际市场中极具投资性价比,近些年外资才不断加码对A股的配置。”
正如安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果所言,在政策坚定推动和支持下,中国经济尤其是内需部门回升趋势将更为确定,在这一过程中流动性仍将维持充裕,而A股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因此战略上应乐观而不是悲观。
从近期密集出炉的券商4月策略看,“内需”、“业绩”、“基建”等成为关键词,行业配置上也主要围绕它们展开。
国金证券表示,聚焦两条确定性的配置主线:一条是受益于“扩内需”的建材建筑、房地产、通信、电气设备等行业;另一条是具备一定必需消费品属性的医药生物、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行业。
粤开证券表示要关注四大主线:其一,业绩窗口期临近,关注一季报预喜板块。4月将迎来上市公司业绩密集披露期,从行业景气度上观察,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医药生物、疫苗以及商超等必选消费板块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更强。建议结合估值匹配度,提前关注一季报业绩预喜个股。
其二,扩内需重点发力的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链。家电、汽车是消费的重要内容,也将是未来促消费的重点。此外,北向资金逐步回流,对于其传统重仓的消费白马股是利好。
其三,专项债加码,“新老基建”大有可为。关注低估值传统基建交运、环保以及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领域。
其四,券商受益于政策利好与业绩支撑。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券商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纽带和中介,多个政策的出台使券商行业迎来全面利好。2020年以来,两市交投活跃也将对券商业绩形成正面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