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乍暖还寒之际,四月该如何配置?
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震荡微涨,虽收于2700点上方,但相对于年初高点而言,已有较大回撤。
尤其是,3月中下旬期间,A股受外围惊扰而风声鹤唳。“流动性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等论调不绝于耳,不少投资者对A股市场极度悲观,以致于每次大盘的冲高后,伴随而来的都是持续回落,市场人气也因此持续低迷。
数据显示,3月份,上证指数累计跌4.51%,深证成指累计跌9.28%,创业板指累计跌9.64%。
从行业板块来看,农林牧渔板块表现突出,3月份涨11.3%,远超大盘。其背后主要是,部分国家因疫情禁止粮食出口,而气候异常,虫害肆虐的情况下,市场对于全球粮食危机再现担忧。
商业贸易、食品饮料等消费板块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社会消费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另一方面,在出口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国内促销费政策频出,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电子、计算机、家用电器、传媒、有色金属、汽车等多个行业板块跌幅较大,其中,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跌幅最为明显。海外市场剧烈波动,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加上年初以来科技股已积累不少涨幅,科技股估值回落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北向资金本月净流出678.73亿元,月度净流出额创陆股通开通以来新高,其中,沪股通本月净流出377.36亿元,深股通净流出301.37亿元。
四月该如何配置?
3月的寒风已经吹过,4月的雨该下还得下。在这乍暖还寒之际,投资者该如何配置?对此,目前不少机构已经给出了4月的投资策略,总体来看,各机构对4月份市场的走势分歧较大。
国盛证券认为,4月,随着海外波动缓和、内部对冲加码,市场将逐步走出底部、迎来修复。
1)G20全球联手“抗疫”,海外空前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对冲加速落地,恐慌有所缓解、风险偏好开始修复。G20特别峰会强调强化国际协作联手“抗疫”的同时,宣布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
2)内部政策对冲将持续加码。G20特别峰会上,中国表示“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并“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显示决策层已将海外疫情冲击导致全球性衰退、以及国内疫情长尾效应纳入政策考量。
3月27日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释放“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等积极信号。
4月,随着一季度数据出炉及后续两会召开,国内政策对冲也将持续加码,继而推动A股市场走出底部、迎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