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过去的2018年,A股持续探底并以震荡调整收官。在此背景下,仍然有各路机构选择抄底加仓,比如,部分公募和外资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底,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仓位均有不同程度上调,以北上资金为代表的外资机构在2018年12月依旧买入161.42亿元。
权益基金加仓
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的持股动向一直颇受市场关注。在目前仓位水平较高、A股市场维持震荡调整的行情下,依然有投资者择机加仓。这其中,包含了5G等领域带来的多个投资机遇。
短期来看,根据光大证券统计,2018年最后一周,偏股主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3.14%,与前一周相比上调 105个基点(bps)。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 87.85%,相比前一周上调 12个基点;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 80.87%,相比前一周上调 147个基点。
财富证券研报指出,当前投资者一个月预期的核心指数区间下探2400-2600点。多数投资者认为,当前至下一季度自己所持有的投资组合将获得正收益,相比上期上升 9.6 个百分点;其中预期收益两成以上的投资者比例下降 5.5 个百分点,担忧遭受亏损10%至30%的投资者比例下降 11.2 个百分点。
从投资角度来看,受相关政策红利等因素带动,5G概念板块强势拉升,东方通信等相关个股接连上演强者恒强的局面。同时,崭露头角的5G概念股似乎也给公募市场带来了加仓投资的机会。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5G等领域蕴藏的巨大投资机会,认为2019年将成为5G投资元年,预计能撬动4万亿元投资。
外资持续净流入
虽然去年A股市场整体大幅下挫,但外资选择逆市增持A股。数据显示,2018年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A股2942.1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810.94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131.24亿元。尤其大盘整体表现低迷的12月,市场短期情绪一度再次转弱,但外资依旧积极买入,北上资金净流入金额仍超百亿元,达到161.42亿元。
对于外资在去年底的加速抄底,恒丰泰石董事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由于去年12月A股出现持续回调,外资基于对蓝筹股越跌越买的价值投资逻辑加紧抄底;另一方面,随着A股入摩、入富、入标普等比重不断提升,外资逢低布局A股是非常聪明的选择。预计今年1月A股回暖的概率很大,元旦后北上资金基本没有大幅撤退的理由。”
“去年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A股,外资抓紧时间抄底,意在看好A股市场的估值优势、价格优势等特征,而AH股折(溢)价率也成为外资关注的指标之一。不过,A股与港股市场之间的优势仍然不明显,北上与南下资金往往呈现出跷跷板效应,资金回流的问题仍然不可小觑。”独立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向本报记者表示。
从去年北上资金买入的行业分布来看,外资机构更加青睐A股市场的食品饮料、金融和电子设备行业,且买入的个股大部分属于行业龙头。
韩玮认为,由于金融股业务稳健且市盈率较低一直受到北上资金的青睐。此外,具有品牌优势、产品优势且业务独特的消费类企业也容易受到外资追捧。这两类行业预计在一季度均有强于大盘的表现。
郭施亮认为,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股票代表着中国股市的核心标的,而市场主要关注的是盈利增速能力以及基本面状况,代表着中国股票市场的核心方向,外资对这类大蓝筹、大白马个股更加青睐。
建仓良机或已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