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1月份,A股将陆续开展业绩预披露,其中创业板业绩(商誉减值风险)尤为受到投资者关注。根据交易所年度业绩预告披露的要求,在1月31日之前,创业板将全部披露完去年完整年度业绩预告(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披露)。目前共有9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年报预告,其中18家公司对年报中存在的商誉减值风险或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高于去年同期的8家。
商誉减值信息通常在年报中披露。截至2018年三季度,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存量商誉规模为2746.28亿元,占含商誉公司总体净资产的比重达23.61%。创业板中的三类公司2018年年报可能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1)明确在年报预告中披露了商誉减值风险或商誉减值准备计提情况的公司;2)截至2018年三季度商誉占净资产比值相对较高的公司;3)去年业绩承诺未完成且已经计提了商誉减值的公司,并且对该业绩承诺未完成的子公司所对应的商誉减值计提比例较低。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国内经济处于下行周期,A股企业盈利承压,1月份进入A股年报预披露阶段,商誉减值风险制约着市场风险偏好,另外1月份A股潜在解禁规模相对较大,二级市场延续净减持的格局。资金方面,国内进一步降准的概率极高,与此同时美国缩表步伐并未完全中止,新兴市场资金面存在“跷跷板”效应。
当前仍缺失驱动A股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的因子,投资者宜蓄势待发,下一个适宜交易性行情的时间窗口或在春节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