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上市不易”,每家面临退市危机的企业,都受到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重要股东方的利益诉求、资本玩家的运作需要等,无不对退市形成强大的阻力。
退市机制常态化的欢呼再次响彻市场。其原因无非是上交所作出了终止*ST吉恩、*ST昆机股票上市的决定,而深交所则紧紧跟上,*ST烯碳终止上市的最终意见也随即出台。
近几年来,人们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过退市机制常态化的说法。可是,盼了几年,来自媒体的数据却显示,自2001年退市制度建立起,沪深两市总计退市公司仅有92家,年均退市率约0.35%,主动退市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纽约证交所的年均退市率6%,约50%是主动退市;纳斯达克年均退市率为8%,主动退市率占近三分之二,我们同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在退市机制上依然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使从现在起,有关部门下定了该退则退的决心,那至多也只能说是退市机制常态化有可能开始起步,如何谈得上退市机制已经常态化了呢?
*ST吉恩、*ST昆机都属于业绩连续多年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公司,对这类公司予以退市,原本就是退市制度规定的主要情形之一。2001年2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亏损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当年4月,连续亏损4年的PT水仙被依法退市。此后7年,总计有57家上市公司被依法退市,其中,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就有42家。但是,2008年以后,这一制度却一度失灵。有关数据显示,此后的4年间,虽然有17只退市个股均因吸收合并而退出A股,却无一股因连续亏损而退市。即便因连续亏损而暂停上市,暂停上市公司仍可以通过调节财务指标而实现恢复上市,或利用补充材料而拖延期限。据不完全统计,在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的企业竟有35家之多,占过去十年恢复上市总数的60%。
2012年4月,本着完善退市指标,简化退市程序的原则,沪深交易所就调整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公开征求意见,6月正式发布启用。这一调整,改变了过往以利润为单一标准的退市指标体系,对于退市制度的推进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积极影响。2013年,*ST创智、*ST炎黄正式宣告退市,结束了连续数年无亏损股退市的局面;但因新老规定划分,这两家公司退市的依据仍沿用2012年之前规则。2014年,*ST长油成为了2012年退市新政后首只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个股,同时也是A股首家退市的央企。与此同时,被证监会查处连续五年造假的南纺股份,包括此前同样严重违法的绿大地、万福生科在内,却未被暂停上市和直接退市。由此而引发2014年以确立了“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两大体系为中心内容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再次改革和完善。次年,*ST国恒因连续三年经审计净利润为负被暂停上市,最终因保壳扭亏未果而退市。同年,连续亏损四年的*ST二重主动退市。新都酒店因连续两年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在当年也被暂停上市,最终也因未符合深交所恢复上市条件而退市。2016年5月,*ST博元成为首只因重大信披违法而遭强制退市的个股。2018年,上市不足4年的欣泰电气,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造假、上市后披露的定期报告亦存在虚假披露,成为因欺诈发行而强制退市的首例,也是创业板首起退市案例。欣泰电气不服,一直上诉至最高法,终以败诉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