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来,受震荡市影响,权益类基金规模略有下降,而指数型基金规模逆势上涨。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上497 只指数基金资产规模共计4824.14 亿元(不计 ETF 联接基金),较上季度末增加了75.3亿元,环比增加1.59%。其中,因申赎原因共增加185.5亿元。
另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合计2.5万亿元,较2017年四季度末减少约0.2万亿元。
权益类基金规模下降源于业绩亏损。截至2018年一季度,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的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业绩均双双亏损,分别为-1.58%和-1.48%。
在权益类基金受挫之时,指数基金是否能迎来爆发式增长?
指数基金迎机遇
20年来,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了可观回报。截至2017年底,公募基金行业累计分红1.71万亿元,然而个人投资者却普遍感觉自己并没有赚到钱。
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表示:“指数基金顺应了很多趋势,比如客户行为在线化趋势、智能投资的趋势。这些趋势都需要简单、清晰、标准,这就是指数基金顺应趋势之处。正因为如此,它简单清晰易认知,客户所见即所得,特别符合互联网的生态和方式。”
一组美国指数基金的历史数据也足以说明以上趋势。
在过去十年的美国股票基金市场中,投资人从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基金净赎回10000亿美元,而后投向了指数基金。美国全市场指数基金的份额从1995年的3%,发展到了现在的35%。1975年到1995年是指数基金的初期发展阶段,这20年,指数基金从0%发展到3%;从1995年到2017年是指数基金的爆发期,这20年,指数基金的份额翻了10倍。
这一趋势或也被A股复制。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目前公募基金的股票资产规模仍然低于 2007 年的高点,但其中被动管理资产规模却从不足 5%的份额上升至 20%。
“指数投资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有四个最大的优势,帮助数以万计的投资者实现投资目标。”Vanguard集团中国区总裁、先锋领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晓东总结道。
他认为,指数基金的第一个优势是相对清晰的可预测性。指数基金的回报很简单,即市场的回报减去管理费。“相对于其他的主动管理型产品,或许另类管理型产品,指数基金有很大的可预测性。”
第二,指数管理型基金管理费相对低廉。由于指数基金的换手和交易成本比较低,导致税收优惠和税收有效率等等都比较高,所以指数基金的第二个重大的优势就是低交易成本。
第三,林晓东表示,由于指数可以追踪一揽子股票,通过指数基金的投资可以让投资者快速进入广泛的市场和一个广泛的行业。当投资者还没有投资能力对某个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指数基金或ETF基金会是获取市场敞口最好的工具。
第四,林晓东指出,在美国市场,由于它的换手率和交易成本都比较低,能够带来整个税收的优惠,最后受惠于税收的优惠,基金长期回报率会更加优惠。
此外,业绩跟踪误差较大是权益基金产品的一大“软肋”。
中金公司分析员耿帅军强调,国内公募产品跟踪误差高,业绩基准的约束力低。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跟踪误差在 10%以上,相比之下,被动指数型和增强指数型的基金略低。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分级) 接近 5%,被动指数型基金(非分级)的平均跟踪误差还不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