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大盘分析 >> 机构观点 >> 正文
次贷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变化态势 揭美国银行业变革历程
作者:tangyuan 更新时间:2017-2-24 11:03:23 点击数:
分享到:

而信贷资产顺周期弊端:一是市场在增长周期累积风险,在经济步入衰退期开始集中释放,导致资产质量快速下降、违约率骤增,成为损失的重要来源;二是负杠杆效应使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房贷抵押证券市场的高速扩张,使供给刺激形成泡沫性需求。银行为防止更多损失,提高信贷标准,减少贷款发放。负杠杆效应使个人和企业在最需要贷款时却得不到贷款,贷款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导致经济衰退。

为应对周期性波动,避免悲剧再次上演,在金融危机后,逆周期发展模式在美国银行业中引发广泛关注,并在长期资产业务中采用这一模式。简单来说,逆周期发展模式就是在经济或房屋增长周期,适度控制房贷量、适度提升利率、费用等定价机制,适度提高贷款标准、适度提升资本和损失准备金比率,反之亦然。

逆周期发展模式的运行,对银行个体而言,在市场扩张时期,可以保证资产质量,在市场收缩时期,能够维持利润的稳定增长;对宏观层面而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具有逆周期性特征,与银行信贷的逆周期发展同方向,银行的运作模式与美联储政策操作一致,可保证甚至增强美联储的实政效果。

(2)表外业务调整。金融创新是次贷危机发生并蔓延到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的重要方面是银行表外业务高速扩张,在银行体系之外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系统。

次贷危机发生后,作为影子银行融资的主渠道,商业票据市场出现动荡,短期还出现了市场交易停滞的情况,市场流动性受阻。作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依靠销售商业票据等短期债券,购买次贷债券等长期债券,赚取利差的结构性投资工具业务全面哑火。为了防止利润的进一步下滑,花旗、美银等大型银行将结构性投资工具纳入其资产负债表,开始了表外向表内的回归。

后危机时代,影子银行的规模并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201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末,美国影子银行价值约15万亿~25万亿美元,在全球各经济体中位列第一。金融创新依然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这场危机的洗礼后,美国银行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有所增强,高风险、高杠杆率的表外业务越来越少。

3.组织结构

在金融危机后,一些超大型银行已按全能银行经营模式进行了机构重组。美银将证券条线分解到集团内的四大板块中,即投资经纪业务(商业银行板块)、证券承销业务(全球银行板块)、证券托管业务(全球市场板块)和财富管理业务(财富与投资管理板块),再加上房地产服务板块,构成了美银重组后的五大业务板块。重组后,美银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理念和产品组合,可更好地配合整个集团的交叉销售(Cross Selling),提升集团内部的内生动力。

4.监管结构

金融危机促使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计划执行得更加彻底。2009年6月,美国政府公布了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方案,涉及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充实了此前美国财政部推出的金融监管改革框架内容。

作为《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核心内容,2013年12月10日,美国五大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了最终版本的沃克尔法则,旨在限制金融机构从事自营交易和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高风险活动,并建立了合规项目。除了沃克尔法则,强化监管预期、资本金和流动性管理框架等的实施,对美国主要银行未来经营发展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次贷危机十年来美国四大银行经营情况

次贷危机并未终结美国国内银行业的发展。近十年来,美国经济从复苏到稳健增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就业市场改善,推动私人消费持续改善;二是房地产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提振作用在逐渐加大。而经济指标向好,也加快了美国银行业温和复苏的步伐。

1.盈利能力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