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认定大智慧的上述行为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违法行为。
“从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来看,证监会在法律适用方面没有问题,除非证监会认定的事实有误,否则大智慧很难有推翻行政处罚的机会。而在事实认定方面,证监会对于取证等各环节有完整的程序,事实认定有误的概率比较小。”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说。
意在规避巨额索赔风险
多位投资者的代理律师认为,大智慧起诉的真正目的在于拖延时间。
“大智慧之所以提起行政诉讼,可能是缓兵之计,利用诉讼动摇投资者的起诉信心,延缓一审判决结果的到来。”投资者代理律师、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说。
王智斌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司法审查是对行政执法合法性最后的监督,大智慧作为行政处罚的相对人,有权要求法院审查证监会执法的合法性。虽然提起行政诉讼是大智慧的法定权利,但也许大智慧的真正意图在于‘围魏救赵’。”
厉健分析,大智慧被证监会处罚后,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全国就有几百名投资者起诉索赔,索赔金额已经高达5000多万元,厉健预计最终投资者对大智慧的索赔总额可能突破5亿元。
据大智慧最新公告,公司于2016年8月3日和5日分别收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发来的《应诉通知书》及相关法律文书。根据《应诉通知书》显示,法院已分别受理454名原告诉大智慧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索赔金额达5888万元。
而从大智慧的财务数据来看,自2011年上市以来,大智慧仅2013年和2014年实现了盈利,2012年、2015年均出现亏损。
而在今年一季度,大智慧的业绩表现依然不佳。一季报显示,大智慧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约-1.68亿元。
大智慧在连发两份《应诉通知书》后,又发布了一份公司风险提示公告,称尚不能排除公司股票退市风险。
到底大智慧股票退市风险有多大?王智斌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大智慧并不会因为其违法违规行为而被强制退市,但巨额的赔偿有可能会导致大智慧未来处于连续亏损的状态。因此大智慧也存在退市的可能性。”
将会延迟民事索赔案件的判决
据厉健介绍,大智慧发出公告对证监会提起行政诉讼后,不少起诉大智慧的投资者均向其咨询,这一情况会否影响投资者之前的民事诉讼。
“此类案件中,上市公司行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等权利,包括今后可能提出的管辖异议等,并不影响投资者依法起诉索赔。根据立案登记司法解释规定,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立案受理时不再以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和生效的刑事判决认定为前置条件。”厉健说。
王智斌也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说:“万一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行政诉讼中被撤销,也要看具体的撤销原因。如果是证监会事实认定有误导致行政处罚被撤销,投资者的诉讼会存在变数。如果是因为执法程序或者法律适用问题导致行政处罚被撤销,只要违法事实依然存在,大智慧就仍需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作出赔偿,投资者诉讼并不会遭受实质影响。”
“虽然大智慧的行政诉讼对于投资者的索赔诉讼立案并无程序影响,但是可能会延迟民事索赔案件的判决。”厉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