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Euromonitor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规模从2010年的204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3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2%,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自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个体消费已基本超越温饱需求,转而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因此,化妆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超出其他种类消费品。
自2012年起,化妆品零售额增速高于社会零售额整体。一方面,人均GDP增速的下降致使零售业整体增长放缓,另一方面,2006年至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稳步提升,新增城镇人口超过2亿人。和农村居民相比,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更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高,因而,化妆品消费意愿相对更强。此外,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APP中三四线城市用户数量比一二线城市用户数量增长得更快。
总体而言,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三四线城市消费者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体现出非常强大的消费升级愿望,而电商的发展则将这一升级意愿转化为实际消费。因此,近年来,化妆品行业表现优于零售业整体情况。随着三四线城市美丽消费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未来化妆品规模还将持续保持增长。
95后颜值主义更强烈 黏性更高
网购用户规模上升,网购主力95后人群消费黏性极强。根据2013年至2017年网购用户规模数据,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2月,已达5.33亿人,占网络用户比例达到69.1%。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普及,网民总体人数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网购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也呈增长态势。其中,19岁至24岁的95后人群是网购主力,占比约为1/4,这一人群的消费黏性极强,45.1%的95后人群是重度网购者,每周至少下单一笔。
95后人群坚信颜值,彩妆使用习惯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更热衷。随着这一人群步入工作,收入将得到大幅提高,其超越其他年龄段人群的彩妆消费习惯及高网购黏性将使得其对化妆品行业尤其是网购渠道的推动作用愈加明显。
产品细化与高端偏好趋势明显
彩妆消费阶段正在来临,产品细化将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彩妆主要包括脸部化妆品、眼部化妆品、唇部产品、美甲产品和彩妆套装五大类。2016年我国彩妆市场容量为283.1亿元,占化妆品整体市场8.5%的份额。其中,脸部化妆品、眼部化妆品、唇部产品、美甲产品和彩妆套装分别为138.2亿元、60.4亿元、71.5亿元、4.8亿元和8.2亿元。2012年至2016年,彩妆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一方面,彩妆理念的普及带动了基础消费;另一方面,当前彩妆产品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彩妆产品在挖掘现有人群更多潜在消费的同时,还会因不断的推陈出新吸引新客,因而将刺激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化妆品偏好升级趋势明显,高端线增长迅速。随着国内女性消费者对于美妆消费意识的提升,高端化妆品的消费增长开始超过大众化妆品,两者增速出现剪刀差。
消费人群庞大 2020年有望破4500亿
中国“化妆品人口”数量庞大,为市场规模扩大提供基础保证。全球著名化妆品跨国企业日本资生堂在中国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按照这个概念的标准,中国的核心“化妆品人口”数量从2005年的2200万人飙升至2010年的1亿人,2020年将达4亿人,远超日本2010年的5600万核心“化妆品人口”,而庞大的消费群体无疑是支撑化妆品行业扩容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