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自去年3月份以来密集调控政策后,步入“下半场”的内地楼市或将面临进一步调整。
2016年3月上海、深圳两市相继升级限购令,随后苏州、南京重启限购,开启了热点城市调控的大幕;2016年9月30日。北京率先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新政,紧随其后,天津、武汉、深圳、广州等城市均密集表态,先后出台限购限贷等调控措施。同年10月8日上海和南昌加入调控阵营,短短9天时间,全国已有22个城市先后发布新一轮楼市调控意见。
时间不紧不慢步入2017年,楼市调控仍在加码。上半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全部执行“认房又认贷”政策,且非户籍人口购房门槛均提高至5年。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则相继加码限购力度,将非户籍人口购房门槛均提高至2年,长沙、青岛、石家庄依次重启限购,外地人限购一套,同时提高购房首付比。
不止如此,与此前楼市调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不同,部分一线周边县市及三四线城市也陆续加入调控阵营。河北涿州、沧州、保定市涞水县开始限购,广东佛山、中山在限购力度上均有不同程度加码。
此外,“限售”政策也成为本轮调控一大亮点。3月份,北京首开先河出台限售政策,随后厦门、福州、杭州等市跟进落地限售令,海南更是在全省范围内施行限售新政。除保定白沟新城和海口限售周期长达5年之外,其余城市限售周期基本维持在2-3年。克而瑞认为,该政策本意在于积极支持自住性需求,着力打压投资、投机性需求,以便维稳房地产市场。
各类调控举措背后,其目的是要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早在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曾明确了2017年中国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戴德梁行大中华区综合住宅服务及大中华区业务营销董事总经理蒋尚礼认为:“短期调控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平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长效机制的介入与作用。诸如热点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大力推动租赁住房市场等一系列房地产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建设将引导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长期稳定。”
房价:一线城市全线回落
受密集调控影响,2018年8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138970 套,同比下降38.92%;成交面积1454.47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69%,跌幅扩大0.86 个百分点。
来自克而瑞的报告也指出,8月份,一线城市环比下跌3%,同比锐减63%。北京、上海和广州成交量同比均大幅回落,市场热度锐减。二三线城市环比下降6%,同比减少36%。
以深圳为例。2014年10月,在住房需求旺盛、信贷宽松等多重因素催生下,深圳房价接连赶超上海、北京,领涨全国。2016年4月之前,深圳房价已持续了长达18个月的上涨。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供需关系矛盾突出、人口净流入量与资本集聚,都是深圳楼市得以持续上涨的因素构成。
为此,深圳政府不得不接连制定限购限贷“组合拳”,以抑制楼市因投资投机需求过大形成的疯狂增长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