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供应量增加与回笼资金压力,房企已在2017年年中降价开售,市场也将进入降价周期,将回归以居住和改善为主,或延续到2018年上半年。”
一边去杠杆一边加速融资,不愿被“加杠杆”负累,更不愿错过此轮土地储备机会。调控让房企很纠结。
8月14日,杭州土拍市场9幅土地入市,包括6幅宅地3幅商业用地,经过13轮报价、两轮自持比例竞投,融信击退万科、碧桂园、绿城、九龙仓、招商、中粮等,以60.6亿元夺得庆隆单元GS0305-04地块,楼面价40541.49元/平方米,自持比例3%。
随后融信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该地块将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权益比例正在洽谈。此前29亿收购海亮地产,融信控股的资金链与负债率就已备受关注。
一名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为了做大资产规模,融信使用了不少民间借贷,这也是闽企惯用手法。在去杠杆背景下,一边要降低负债率一边要持续拿地,房企确实在增加表外融资,如旭辉8月15日发行3亿美元永续债、融信收购海亮地产并表。日前,莱蒙133亿元再售197万平方米资产包,业内猜测为降低短期负债水平。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进入并购新周期的房地产行业负债率走高,房企融资泡沫显现。“市场调整深度加大,销售回款压力越来越大,融资环境收紧,难度增加成本上涨,债务管理,防范风险才是企业运营健康的前提。”不排除部分企业比较激进,还不断收购项目和拿地,赌对了有可能逆势增长,没赌对,陷入债务危机,可能被其他企业收掉。
各大上市房企一旦去杠杆,存货压力将增大,非上市房企的资金泡沫隐忧更大。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房企怎么降负债率?一方面加快销售回笼资金,另外,借新还旧,借长债还短债,实在解决不了就卖资产、卖项目、卖股权。
去杠杆趋势不变
房企融资收紧始于2016年4季度,由于公司债收紧,地产债券发行量和净融资额仅为3季度的30%。2016年11月以来,地产公司债仅发行29只,今年2月以来“零发行”。
2017年4月10日,银监会再度收紧房市融资渠道,强调防范房地产领域风险,要求分类实施房地产信贷调控,加强房地产押品管理。房企由此转向海外发债。
债券融资收紧同时,银行向地产企业发放的贷款也在下滑,包括个贷和开发贷都受到严格控制。针对房地产开发贷,在2016年2季度就已明显减少,3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04万亿元,较2季度末净减少300亿元,4季度也仅新增700亿元。
2016年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贷款、私募基金等非传统渠道的融资规模快速上升。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信托发行量接近5000亿,存量新增651亿。2016年全年基金子公司资管产品投向地产领域约880亿元,是2015年的3倍。但2016年末,银监会对16个热点城市开展金融机构房地产相关业务专项检查,包括首付贷款、开发贷、银企合作、理财及信托等。今年2月中旬,基金业协会叫停了16城私募、资管计划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开发商常用的融资方式将受到重点监管。随着通道业务监管升级,地产企业融资规模预计明显压缩。
第三方机构统计,2017年以来,内地房企共发行海外债券13只,累计金额46.4亿美元,较2015年1-2月总额还要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