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期现业务追求的是稳健操作,说白了就是一买一卖,买强卖弱,更倾向于内因套利的操作。”老赵介绍说,内因套利是指当商品期货品种间价格关系因某种原因过分背离时,通过内在纠正力量而产生的套利行为。结合期货工具,以风险最小化为目标,不强调对现货市场未来走势的预测,仅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时进行反向操作。属于内因套利范畴的交易主要有跨期套利、月间套利以及上下游产品关系套利。
在内因套利的过程中,分析十分关键,主要是寻找目前价格关系过分背离的原因,以及未来能够纠正价格关系的内在因素。老赵解释说,与甲醇的套利交易选择聚烯烃,而不是煤炭,是因为煤炭的价格比较平滑,与甲醇的波动率不太吻合。具体实践中,可能会以基于数据收集的平衡表作为主要交易逻辑。
“对于甲醇市场来说,今年更多要关注MTO,我们交易也会参考MTO的开工情况,以及它对甲醇供需的影响。”老赵认为,明年下游没有亮点,上游供应会增加。MTO可能没有明显的增长,供应端要关注国外几个大装置投产的进度。
在老赵看来,首先要看国外供应商与MTO企业的利益平衡关系,能达成平衡的价格肯定就是甲醇价格的中枢。内地市场区域化是甲醇市场的新现象,从今年情况来看,内地与港口套利窗口打开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尤其西北地区直接运输到华东的几个物流线路并不是很顺畅。国外甲醇产能的兑现情况,是长线值得关注的因素。
贸易商操作趋于理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贸易公司在进行期现套利操作时,普遍会基于一个原则:只有在市场出现矛盾点的情况下才会做,基差有多大就做多大的量,基差小就少做。
对此,有甲醇贸易公司人士坦言,由于仓储费较高以及日益突出的滞货风险,传统贸易商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许多拿货做单边的公司因成本太高或仓位难以控制,很容易出现问题。正是因为吃过亏、受过伤,贸易商才会更理性,选择风险相对较低、投资回报率也较低的套利操作。
其实,今年市场中还是出现了比较典型的偏正向套利的局面,很多品种的远月价差扩大,适合正向套利操作。在老赵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操作机会,但要回避极端行情。反向套利的机会也有,在期货贴水的时候,可以做多期货、卖出现货,然后在基差回归的情况下,进行平仓。
老赵还向记者介绍了去年做空甲醇、做多PP套利操作的逻辑。“当时的数据显示,1—3月份PP进口量大减,4月数据还没公布,一季度进口总计减少了30万吨,年化折合120万吨,国内供应已经开始挤占国外进口产品市场。PP进口成本高,估算每吨在8000元以上,较国内价格有明显升水。相比之下,国内塑料进口价格升水不多,说明国外进口塑料正在挤占国内市场,这导致两者价差短时间明显缩小。”老赵说,与此同时,国内水泥产量以及塑料编织产品出口数据都较好,短期看PP需求端恢复情况比塑料要好。“当时看,G20峰会即将召开,9月前江浙部分化工厂可能停产,利多PP和塑料。但是塑料进口占比高,PP市场国内供应占比高,甲醇可以进口交割,所以多PP、空甲醇。另外,盘面价差方面,PP几乎和现货平水,甲醇是升水的,而且9月之前煤制烯烃投产项目和5月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老赵称,这个策略的实施周期是去年5—8月份,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着原油暴跌、PP需求萎缩以及消费淡季短期可能会有调整的风险。甲醇进口成本、PP进口利润、国内进口量和产量是主要的关注指标。“套利窗口的判断,在走势强弱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比较准确,但是如果品种之间联系紧密、走势强弱相仿,则较难判断价差的方向。”
在他看来,明年甲醇的新增产能,尤其是伊朗的装置,足以改变甲醇市场目前平衡表的逻辑,市场人士要密切关注。基于此,从长期来看,老赵倾向于把甲醇期货作为空头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