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长期成长取决于三因素。
长期分析,公司持续盈利改善取决于三因素:1、需大力拓展省外市场。《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中将公路网总规模扩大至40.1万公里,总体建设规模扩容一倍。其中高速公路建设约13.6万公里,首次设定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当前,公司省外订单占比仍较低,而本省公路建设市场也会逐渐饱和,积极拓展省外市场是公司未来持续盈利的重要保障。2、积极布局新业务。公路建设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但行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
如果公司能够将产业链进行延伸,在建筑材料和地产业务方面有所涉足,或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在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背景下,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业务将大有可为。3、积极投身东三省公路建设市场。三省联网收费项目、道路衔接业务等仍具有一定空间。公司应密切关注并积极投入。
风险提示。
(1)公司为地方性国企,业务高度依赖本地市场,未来本省公路建设或将进一步放缓,导致营收持续下降。(2)未来工程建设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上涨或将对利润增长形成压力。
万向德农:公司受累于行业产能过剩,未来看新品种市场表现
万向德农 600371 农林牧渔类行业
研究机构:信达证券 分析师:康敬东
事件:2013年8月21日晚公司发布2013年中报,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27.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73.80%;基本每股收益0.05元,低于我们的预期。
点评:
玉米种子整体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据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资料,2013年全国玉米可供种量约21.2亿公斤,全年预计需种量11.5亿公斤,余种量9.7亿公斤,种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尽管出现行业整合势头,但全国仍然有6700多家种业公司,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仍有1000多个,品种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甩货”行为严重,公司产品销售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影响。但是伴随着产能的不断消化,行业新的上涨周期有望开启?预收款项下滑。预收款项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未来半年的经营业绩,公司上半年预收款项为3.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51亿元下滑30.56%,所以下半年公司业绩仍不容乐观。我们认为公司今年预收账款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主力品种郑单958在推广过程中受到其他品种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郑单958非独家经营,由于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公司原有的市场份额被挤占。
公司新品种研发和储备力度加强。为回避经营品种过于单一带来的风险,公司正逐步强化新品种的研发和储备。2012年公司共有30多个玉米、水稻、向日葵品种参加国家及各省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加预试品种数量接近60个;2012年度公司实现了玉米新品种德单5在山东的审定,晋单73在吉林的审定,德单11在内蒙的审定,并引进2个玉米新品种:唐科82(河北)、德单129(吉林);同时,公司加强了向日葵品种的补充,引进了12个油葵和9个食葵新品种。我们预计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广,能助推公司业绩的增长,挽回郑单958等品种失去的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经营品种市场表现以及新品种潜在的增长空间,我们对公司未来业绩进行适度下调,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0元(原为0.64元)、0.47元(原为0.86元)、0.63元(原为1.12元),对应2013年8月21日收盘价(9.06元)未来三年的市盈率分别为25倍、19倍、14倍,我们维持对其“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玉米种子的供大于求,公司较高的负债率,新品种推广不达预期。
沈阳机床:业绩存边际改善空间,期待国企改革注入活力
沈阳机床 000410 机械行业
研究机构:东兴证券 分析师:张雷
关注1:订单总体无明显变化,结构有亮点
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机床行业仍然延续着低位徘徊的运行状态,公司整体订单没有明显变化。主要下游客户中通用机械(占33%)、汽车(占28%)、船舶(占10%)订单基本稳定, 教育(占10%)、消费电子(占3%)订单增长较快,但由于这两个板块占比较小,对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主导产品数控机床实现收入24.3亿元,同比增长15.5%,普通车床、镗床、钻床普遍下滑40% 以上。公司进一步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的销售比重,收缩普通机床业务,逐渐通过OEM 模式外包。按照金额计算公司目前的机床数控化率已提升至71%。
关注2:i5系统数控机床逐渐产业化,中长期盈利有提升空间
沈阳机床集团于2012年研制成功i5数控系统,i5是指Industry、Information 、Internet、Integrate、Intelligent,即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有效集成。该系统误差补偿技术领先、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产品精度在不用光栅尺测量的情况下达到3μm,该系统与自动化配合可以为用户实现数字化工厂管理,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控制。2013以来搭载i5系统的数控机床初步产业化,市场接受度良好,部分客户开始规模采购。14年公司分别在四川、襄阳、许昌、苏州等地建立了5家示范用户并建立了以i5系统为核心的智能机。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i5系统数控机床较搭载日本发那科数控系统的机床有明显价格优势,有助提升对下游用户的吸引力。由于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在当前产品定价策略下,毛利率并未显著改善,预计规模化后产品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
关注3:由传统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型
传统制造业的低迷迫使国内机床企业纷纷转型。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机床企业,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存量客户有11.3万家,为公司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型提供空间。公司已成立再制造事业部,开发存量市场;销售模式上,公司借鉴汽车行业的经验推广4S 店模式, 目前已拥有34家4S 店,计划15年达到70家,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由于许多机床用户是中小企业,贷款获取能力弱,因此对融资租赁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去年开始做融资租赁,目前公司与农 银租赁、交银租赁及海尔租赁公司均有合作,将助力市场开拓。
关注4:应收账款高企,财务费用压力依然较大
截止14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6%,应收账款65.8亿元,应收账款占13年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89%,公司加大了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但目前市场环境下恐难显著改善。14上半年期间费用率26.1%,三项费用侵蚀了公司利润。由于负债率高,公司财务费用率为8.7%,较去年进一步提升,公司费用压缩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