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建
合肥城建:半年扭亏为盈 全年高增长可期
合肥城建 002208
研究机构:华金证券 分析师:王刚
上半年扭亏为盈,住宅建设和销售增速同步加快: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360.77%;归母净利润7010.37万元,远好于去年同期亏损1905.86万元的情况。业绩改善源于本年同期开发项目兑现面积和金额较多,好于去年,带动业绩同步提升。上半年末预收账款28.60亿元,较年初增25%,高预收基本能保障未来一至两年盈利。公司其他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下降79.3%,主要是因为公司本期收到退回的项目开竣工保证金所致,因此我们推测公司近一年开竣工项目较多,结合公司通常于下半年结转速度加快,因此16年末公司收益有望大幅增长。
不过公司销售毛利率19.17%,低于去年末25.56%和去年同期的31.69%,毛利下降较快可能是因为14和15年行业下滑售出的低毛利项目在今年结转所致,预计未来能有所改善。
深度开发合肥及周边市场,提前布局火爆二三线城市:公司的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均在安徽省内,重点布局合肥,同时积极开发作为合肥东大门的肥东县及蚌埠、宣城、巢湖、广德等地。今年公司在土地市场持续发力,4月和6月分别以住宅楼面价10159.09元/平和9990.10元/平米的价格拍得肥西[2016]6号地块,和属于地铁物业的瑶海区E-1606号地块,成功布局合肥市东、西南核心版块。两宗土地面积共303.49亩(约20.23万平方米),约为15年末公司累计持有待开发土地面积的一半,土地总金额约47.34亿。2016年因合肥楼市火爆,如恒大、保利等地产龙头企业均开始进军合肥土地市场,公司作为安徽省地方龙头地产企业,在拿地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在房地产行业较好的背景下顺势增加合肥市土地储备是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的重要一步。同时,公司在合肥周边市县提前布局,土地价格较低,预计合肥购房政策的溢出效应以及房地产商角逐范围的扩大能够利好合肥周边市县的发展,公司亦能从中获益。
合肥房地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存在可持续性:2016年上半年我国利率水平降至低位,M2同比增速较快,资产荒的逻辑带动了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一线城市限购后,溢出效应以及库存本身较低、刚需集中释放等原因导致如合肥、南京等二线城市房价暴涨。虽然随后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抑制房价,但在地王频出的情况下,目前的政策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安徽省房地产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抢眼,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持续高于10%,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减少.新建住宅价格同比持续攀高,合肥市7月当月价格同比更是达到33.8%。合肥市作为发展潜力较大的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也成为多家房企逐鹿之地。2016年上半年合肥土地市场成交总金额同比2015年涨幅322.8%。其中,合肥总价地王、市区地王、县区地王共诞生12宗,地价同比2015年上半年涨幅高达322.87%。我们认为房地产商逐鹿合肥的根本原因是看到合肥作为省会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其商品房库存的长期紧张所隐含的投资和价格空间。8月份合肥新建商品住宅存销比约为2,这意味着新建的商品住宅存量只能满足两个月的销售,这在全国都是属于很低的水平。
2016年下半年合肥市预估有超过6万套房源上市,但依然低于15年同期的75000套和82000套。合肥7月份的购房新政使7月份房屋成交量环比下跌45.6%,但由于前期库存低位,再加上可预测的未来一线城市购房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合肥等二线城市的房屋的量价水平依然存在支撑。
兴泰控股旗下唯一控股上市公司,资源优势明显:因前期传言蚂蚁金服计划在A股上市,包括合肥城建等蚂蚁金服概念股集体大涨。合肥城建控股股东兴泰控股,目前持有建信信托27.5%的股权。兴泰控股是合肥市属大型国有独资公司,是合肥市的金融控股平台,其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92%。16年半年报显示兴泰控股公司总资产311亿元,净资产105亿元,而合肥城建是兴泰控股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其净资产约占兴泰控股的15%,未来或有望借助金控平台之力开展金融转型,并在合肥市国企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投资建议:预计2016/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5.64、32.05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2.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28%,对应2016/2017年EPS分别为0.57和0.73元,目前股价对应2016/2017PE分别为36、28X。公司作为合肥市国企改革龙头,助力发展因素多,看好发展前景给予增持一B建议,6个月目标价22.41元。
宜昌交运
宜昌交运:净利润下滑17% 转型旅游是看点
宜昌交运 002627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姜明
宜昌交运披露16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公司共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增11.9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13亿元,同比降17.15%,扣非净利润0.12亿元,同比降10.61%。
财务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下滑为利润下行主因:1Q2016公司实现收入同比增11.97%至4.15亿元,成本同比增12.28%至3.56亿元,致使毛利率小幅下滑0.2个百分点至14.2%,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由于子公司天元物流公司借贷利息本期费用化,而去年同期资本化,财务费用大幅增加至591万元,同比增132.82%;加之理财资金减少,投资收益同比大幅下降77.78%,减少79.42万元,以及由于不再有处置闲置船舶得来的营业外收入,该科目较去年同期减少183.99万元。以上因素共同导致利润显著下降。
旅游服务期待潜力释放:水路旅游服务方面,2016年公司目标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其中随着“交运*两坝一峡”不利因素逐渐减轻,去年9月份后已经恢复增长,与此同时“交运*长江三峡”项目亦有望在开通一年后成熟,继续释放公司水路旅游板块潜力;公路旅游服务方面随着“交运*长江三峡”旅游产品的投入运行,公司旅游船和旅游车的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公路旅游客运项目盈利状况有望获得改善。与此同时,公司背靠定位三峡旅游开发的新任大股东宜昌交旅集团,且作为旗下唯一上市平台,旅游产业更具想象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6年-2018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2.2%、12.8%、13.6%,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4.5%、12.3%,首次给予增持-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24.9元,相当于2016年67倍市盈率。
风险提示:旅游服务增长低于预期。
上港集团
上港集团:港口主业利润微降 一主多元贡献新活力
上港集团 600018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陆达
公告/新闻。公司公布2016年中报,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54.2亿,同比增长4.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同比下降5.83%;扣非净利润27.1亿,同比下降9.81%;EPS为0.1259元,同比下降7.22%;加权平均ROE为4.824%,符合我们的预期。
经济放缓去产能,业绩达标体现真实力。报告期内,公司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89.2万标准箱,同比下降0.8%,;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49亿吨,同比下降2.6%,其中,母港散杂货吞吐量完成0.70亿吨,同比下降9.2%。我们认为,公司货物吞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整体经济放缓;另一方面是由于腹地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原木、矿、设备、钢材等散杂货业务量大幅下降。整体来看,公司业务量仅小幅下降,通过调整经营结构以及内部降本增效,基本维持了业绩的稳定。各业务基本达标,根据公司年度股东大会确定的预算目标,报告期内,公司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47.9%;散杂货吞吐量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43.8%;母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48.4%;营业收入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47.8%;利润总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44.1%。
新增房地产业务,结构微调助业绩稳定。从业务拆分来看,报告期内,港口物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1.9亿,同比上涨4.7%,仍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集装箱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0.6亿,同比小幅下降3.15%;散杂货板块营收8.4亿,同比减少19.73%,我们认为原因是该板块景气度下行,该业务毛利率比上年减少了17.59%;港口服务板块营收9.6亿,同比增长4.4%;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1.8亿,同比增长186.09%,并且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3.46%,主要是由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港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结转了房地产销售业务。
收购锦江航运,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公司2015年底收购了上海锦江航运(集团)邮箱公司79.1954%的股权,于报告期合并了利润表,这也是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锦江航运主营中国-日本、中国-东南亚、海峡两岸间多条精品集装箱运输航线,同时经营江流域内支线物流服务、国际船务代理、国际货运代理等业务。目前来看,航运业基本触底,公司借助航运低估值时机收购锦江航运,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一旦航运复苏,上下游联合盈利将带来较大弹性。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公司背靠优良的经济腹地,在经济景气下降时能够有效抵抗风险。此外,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一主多元发展,也为公司整体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16-2018年公司EPS分别为0.26元、0.28元、0.31元,对应PE分别为20倍、18倍、16倍,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