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站内文章:
软件用户服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股民天地 >> 沪深股市 >> 权证动态 >> 正文
峰值创新高个股 六成在中小创
作者:lushumei 更新时间:2016-9-5 10:10:46 点击数:
分享到:

海通证券近日的一个统计数据让A股投资者“深受刺激”:据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的统计,以2015年6月15日已上市的公司为样本,截至2016年8月29日,共有427只个股创“6·15”以来新高,排除掉次新股,共有225只个股创“6·15”大跌以来新高,大约占A股数量(以2015年6月15日前上市的公司为准)的9%。业内分析师认为,抓住优异业绩、产业资本增持、资产并购重组、小市值等投资主线,有利于抓住这类牛股。

近10%个股创“6·15”以来新高自2015年6月15日后,A股经历三次大幅下跌,1月27日最低至2638点,目前在3000点附近。A股单日成交额以及融资余额与高峰期相比均下降超过50%。虽然当前指数相比高点已经打六折,但期间仍有不少个股股价创下6·15以来新高。荀玉根表示,考虑到次新股存续期短,历史股价不多,股价创新高意义不大,故将在2014年6月15日后上市的个股剔除(次新股存续期不足12个月),共有225只个股创“6·15”大跌以来新高,占A股的9%。也就是说,有近10%的股票股价已经突破了去年沪指最高点5178点的水平。

这数据让不少“损兵折将”的老股民们不淡定了,在查看个股名单后更是悔恨交加。股民“花雨”表示,里面好多玩过的股,但赚钱的没留住,留下的全是赔钱货;股民“傻子的快乐”表示,痛苦的是为什么我没买到那两百多个的其中一个;“缚黑宇”调侃道:“这225只股最重要的共性,就是我一个都没买过!没错,在下就是人称‘股海明灯’。”股民“黑白颠倒的年华”则表示自己买过其中八个,但是大部分还是亏钱卖的,几个赚了一点点小钱。“不是买早了熬不住亏损走了,就是卖早了守不住利润走了。”创新高股涨幅均值达42% 剔除次新股后,创新高股六成集中在中小创。具体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分布占比分别为21%、38%、41%,所有A股中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公司数量占比分别为15%、29%、56%。创新高股自“6·15”以来区间涨跌幅均值为42%,大大高于A股的-34%,其中中小板公司涨幅更大。

知名财经分析师、“林奇看盘”作者林奇分析,这225只个股,简单总结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大消费公司很多。这跟股灾以来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下险资频繁举牌有关,他们主要买现金流好的标的。“但不具有普世规律,未来大消费的就不一定都这么牛了。”其次,地产、化工、机械、汽车等行业创新高的个股很多,除了险资举牌,还有供给侧改革推动。事实证明,炒股需要紧跟政策导向。

其余特征还包括:小市值股票为主,启动时估值低;七成是民企;五成是通过并购重组做上去的。

优异业绩是强驱动力

这225只“牛”(股)如果不小心放跑了,以后的N头牛(股)应该如何识别?海通证券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这些个股创新高背后有三大驱动因素,投资者日后也可以关注具有这类特征的股票:一是优异的业绩驱动创新高。创新高股净利增速(整体法)为37.7%,远高于A股的-0.1%,年化净资产收益率(整体法)为13.3%,高于A股的9.3%,年化基本每股收益(平均)为0.472,高于A股的0.262。从个股看,更优异的业绩造就创新高股的更高涨幅。

其次,产业资本大举进军驱动创新高。在这225只创新高股中,96只个股获重要股东净增持。不少险资加入举牌抢筹大战,如生命人寿举牌浦发银行[0.24% 资金 研报]、宝能系举牌万科等,由于险资具有买入并长期持有的特点,这就更利于低估值蓝筹股走强。

最后,资产并购重组驱动创新高。在225只创新高股中,共有116 家受到并购重组驱动,占总数的52%。资产并购重组主要包括借壳上市和业务转型,即使重组失败,股价也能创新高。在创新高股中,由资产重组驱动的个股涨幅更显著。

林奇认为,寻找这类牛股,可以利用A股的“历史规律”。比如小市值股票、重组概念等。他认为,重组是做市值比较有限的手段之一,启动时估值低,“资金永远在不停寻找便宜货。至于民企更受资金青睐,过去算是一个规律,但未来不好说,因为国企改革机会可能更多,要理解新形势。”

北京证券网
    
今日要闻
栏目48小时热点
全站48小时热点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免责条款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用户服务 
免责声明:湖北省速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本网站提供之资料或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Copyright 2011, Hubei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400-690-9926 E-MAIL:mbl516@163.com 鄂ICP备12014895号-3 鄂公网安备42282209000026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