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新三板市场行情火爆,新三板成指一度站上2100点的高点。市场行情火爆引来资本的青睐,大量专门投向新三板市场的专项基金产品涌现。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超过1700只的新三板基金理财产品成立。
“当时利好预期不断,商业模式稍微新颖点的挂牌公司不愁融不到钱。”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火爆的市场,让新三板基金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以自己当时所在的私募基金公司为例,成立了两只5000万元级别的基金分别参与新三板公司的定增和二级市场交易。按照当时的合同,如今这两只产品均到了兑付期。
2015年-2016年,在牛市行情驱动下,大量产品前后发行。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产品很大比例就是当时所发行,备案存续期基本为2至3年。根据申万宏源的研究数据,存续期2至3年产品占比为75%。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新三板基金的退出期限通常设置为“2+1”,即2年封闭期加1年退出期。3年时间过去,当初跑步入场的新三板基金迎来到期潮。数据显示,2018年,172只新三板基金募集总额超过132亿元将到期。其中,上半年到期为149只,下半年到期23只。
产品兑付期集中到来,而大面积亏损让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始料不及。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到期的172只基金产品中,83只公布了最新基金净值。其中,37只产品最新单位净值小于1元,28只产品净值未出现变动,账面处于浮盈状态的产品仅19只。
从目前情况看,“华林富贵竹11号”资产管理计划账面浮亏大。今年3月8日公布的最新单位净值仅为0.2665元,账面亏损高达73%。中基协的备案信息显示,该资管产品成立于2015年5月29日,到期日为2018年5月28日,产品规模为5400万元;成立时共有42名投资者。
一些净值显示为正收益的产品以及未公布产品净值的产品也不容乐观。“当前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不少产品的净值存在失真的情况。”前述私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流动性不佳使得很多企业的股票难以形成公允定价。产品净值计算包括成本法、平均市价法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大概率为折价退出。
“当时那波行情太火,不少投资机构及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仓促上马,项目投资也没有精挑细选。”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指出,行情火爆时,新三板成指一度站上2100点的高位。如今,新三板成指在1000点左右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