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鹏扬基金发布公告称,华夏基金原总经理范勇宏已于6月8日正式履新鹏扬基金董事长,原董事长姜山则因工作原因离任。
作为公募基金的标杆式人物,范勇宏的回归引发了业内的大量关注。事实上,除了范勇宏之外,已有不少“大佬”在近年回流公募。
携手华夏旧部
范勇宏的回归早有先兆。2017年4月29日,鹏扬基金曾发布公告称新增宏实资本为股东,而宏实资本的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正是范勇宏。
在引入宏实资本后,鹏扬基金的持股比例变更为: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持股52.291%,上海华石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2.784%,由范勇宏控股的宏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25%。
而在成立之初,鹏扬基金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显示,注册资本金1亿元,其中杨爱斌占股55%,上海华石投资有限公司占股45%。
杨爱斌为范勇宏在华夏基金的“旧部”,后来成为“公转私”的标志性人物之一。2005年,杨爱斌入职华夏基金,先后任华夏基金总经理助理、固定收益总监,于2011年离职创立鹏扬投资,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
鹏扬投资成立不到5年资产管理规模已超400亿元,迅速成长为中国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债券类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因固定收益业务的客户多为机构,私募基金获取这类资金的青睐存在不少障碍,鹏扬投资随即开始申请公募牌照。
2016年7月,鹏扬基金获批,成为首家“私转公”的公募基金公司,并开创了此后私募界效仿的“全面私转公”的鹏扬模式,杨爱斌本人也成为“公转私”后重返公募的代表人物。
据了解,为杜绝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和道德风险,鹏扬基金成立后,鹏扬投资原有的私募业务被终止,其原有的投研团队亦平移至更为广阔的公募平台。
范勇宏的加盟,一时间让鹏扬基金成为业界注目的焦点。不过,据了解,范勇宏或仅出任鹏扬基金兼职董事长,并不参与鹏扬基金的日常经营和管理。
对于未来是否会增持鹏扬基金股权,宏实资本人士回复时代周报记者称“不知情”。
从规模角度来看,鹏扬基金在同期基金公司中业务进展颇为快速,但其公募业务至今体量颇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同年成立的10家基金公司中,鹏扬基金公募基金规模以72.35亿元排名第一。截至今年一季末,鹏扬基金的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90.15亿元,在同期成立的公募中规模名列前茅。
据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中心数据,鹏扬基金2017年末剔除货币基金后规模为37.98亿元,在行业内排名第83位。
大佬逐渐回流
过去几年,公募基金大佬纷纷离开公募,曾经让业界对行业的未来产生担忧。不过,实际上,公募基金的机制在过去几年发生较大变化,已经吸引了部分大佬回流。
基金业协会从业人员备案信息显示,王鸿嫔已于2018年5月24日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已加盟大摩华鑫基金。据了解,王鸿嫔或将出任大摩华鑫总经理一职。
王鸿嫔的公募基金经历亦颇为辉煌。王鸿嫔曾在2004年参与创立上投摩根基金,并将上投摩根基金带入行业第一梯队。两个任期之后,王鸿嫔回到中国台湾相夫教子。2015年其二次创业,成立上海富汇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事实上,上海富汇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亦在申请公募牌照,由原华安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王国卫领衔,在“公转私”多年以后,王国卫亦在尝试重返公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