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津巴历史看恶性通胀的历史准备
早期,津巴当地的绍那人形成了绍那王国,留存有著名的大津巴遗址。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关于南非公司创始人罗德西亚的传奇故事,见原创-非专业镜头下的津巴布韦(连载之二)_WallaceTong_新浪博客 ),1895年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1953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现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津巴布韦、赞比亚和马拉维曾经是英国殖民下的一个国家)。1963年底“联邦”解体。
20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ZAPU)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ZANU)先后成立,领导人民进行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其中Nkomo领导着ZAPU,穆加贝领导着ZANU。用更方便国人理解方式讲解吧(但会不严谨):ZANU就好像当年我们的主席领导的红一方面军,ZAPU就好像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吧。两派后来在英国Lancaster签署了著名的兰卡斯特协议(Lancaster House Agreement),实际上就是结束游击战争、两派的分权妥协协议。之后在1980年,穆加贝领导的ZANU取得了大选的绝对胜利,逐渐清洗了ZAPU派,独掌大权。
为何我国现在与津巴布韦如此铁?因为ZAPU是受苏联支持的,ZANU是坚定的毛泽东思想者,受我国支持。鉴于我国和苏联长期论战,穆加贝的ZANU在我国支持下清洗了ZAPU,所以我国更要珍惜这个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穆加贝夺取政权初期,和英美有过蜜月期,穆加贝94年还被英女皇册封为骑士(08年又被取消)。
ZANU完全掌控国家后,尤其是土改后,受到西方制裁、采取向东看政策更多依赖我国。
以上是历史简介,尤其是后半部分两派斗争和穆加贝领导ZANU掌权,是关联着后面的经济受封锁、金融崩溃的。所以需要稍有跑题的介绍一下津巴历史。
二、经济金融崩溃的原因试分析
实际在2000年土改之前,津巴是全球知名的居住地,津巴的哈拉雷甚至超过现在南非约翰尼斯堡的地位。哈拉雷纬度宜人,四季气候如春(纬度类似于我国云南昆明)。现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其实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当时绝对是超过北京上海的水平的。
据老一辈的外交系统前辈讲,上世纪80年代外交官们外派,最想去欧美,如果挤不上,次选就是津巴的哈拉雷。网上盛传全球十大不适合居住城市竟然包括哈拉雷,我呵呵……
这么好的国家,如何一步步经济崩溃,以恶性通胀闻名全球呢?
1. 2000年左右的土改是衰败的开始。
土改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白人农场主占据着大量土地,导致财富差距过大;同时穆加贝也要履行对党内打天下同志的承诺。土改背后的曲直,有不同说法。但真正开始时,土改变成了暴力土改,很多打天下的老兵直接用武力抢占,对土地原所有权人赔偿不足或没有赔偿。土改的负面结果很明显,包括但不限于:
(1) 激化了种族矛盾。暴力土改造成了白人农场主和黑人的长期冲突,也造就了一帮脱离英国多年、但津巴土地被剥夺的白人。他们家族数辈来到津巴,入了津巴国籍,英国没再有亲人,土改后难以返回英国,只能待在津巴受苦。所以你到津巴时,不要惊讶于街头众多的白人乞丐。
(2) 农业受损,津巴从面包篮子变成进口国。农业本是津巴布韦的支柱产业,烟草生产又是津巴农业的支柱。黑人老兵、黑人当权者拿到大片土地后,并不会有效耕种。2000年以来,农业持续萎缩。
(3) 国际形象下降、资本外逃。土改后国际哗然,西方社会一篇谴责,津巴与英美关系急剧下降。同时投资资本不安心津巴的所有权制度,大量外逃。当年的资本外逃情况我没有找到,从2012年津巴政府预算报告可以看出当年的端倪:【20世纪80年代外资投资占GDP比重约18%,90年代约为20%,但21世纪前十年这个比例降到了1.1%。2011年全年津巴布韦资本项目仅流入1.25亿美元,预算报告用“sad story”描述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