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通货膨胀下的津巴布韦两大怪象
第一,股市飞涨。当津巴布韦元变得一无是处,津国超市货架上空空如也,百姓陷于饥荒,工业生产陷于停滞,公共交通,公共电力中断,津国经济陷入崩溃境地,然而神奇的是其股票市场却在一段时间内异常繁荣。
在席卷全球的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里,津巴布韦股市的表现恐怕是一直独秀和全球最佳。津巴布韦工业指数在2007年前四个月里涨幅达到595%,在之前的十二个月里涨幅达到12,000%。到了2008年十月,工业指数一天内涨幅最高达到了257%,有些公司的股价短时间内涨幅超过了3500%。
在意识到纸币贬值之后,津国股民疯了般的把存款从银行搬到股市,津国股市的涨幅远远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的涨幅。当整个国家摇摇欲坠,股民们却笑逐颜开。
津巴布韦证交所主席甚至公开表示,“为什么还要把钱存在银行里?人们相信股市是唯一能够保存资产的地方。”此前几年,津巴布韦宣布把土地国有化。
第二,腐败横生和贫富差距拉大。津巴布韦的基尼系数可以排在全球前十了。而在津元一无是处的同时,该国腐败可能也是最为惊人的,甚至总统带头腐败。总统穆加贝家族可能在津巴布韦是最富有的。2009年穆加贝被曝光在香港购买了一座价值4000万人民币的豪宅。2009年2月穆加贝生日的奢华菜单也曾被媒体曝光。据报道,当年执政党准备了穆加贝的“生日愿望清单”,让嘉宾付钱为穆加贝购买礼物,包括二千瓶香宾、八千只龙虾、一百公斤虾、四千克鱼子酱、八千盒金莎朱古力、三千只鸭等,但谢绝收平民食品玉米。当然,嘉宾们也可选择将四万五千美元至五万五千美元的礼金,存入一个美元银行户口。
而在津巴布韦,一美元纸币是最流行的货币,因为对于普通津巴布韦人来说,1美元就值很多钱了,其贫富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九种货币共存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机
在2009年津巴布韦宣布津元退出法定货币后,美元、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英镑和欧元就成了法定货币,以后的几年里,政府又允许了澳元、人民币、日元、印度卢比成为了法定货币,而且政府不设定汇率,于是,这个非洲内陆国家就成了世界上也许是唯一一个九种货币共存的国度,唯独没有他们自己的本国货币。
津巴布韦实际上成了一个没有中央银行的主权国家,津巴布韦央行成了一个不发行本国货币,没有货币政策的“伪央行”。在津巴布韦市场上,出现了九种货币共同存在,共同竞争的局面。事实上在2009年以后,津国就不再有通货膨胀。多货币体系给津国带来了一些混乱,但并没有出现通常认为的经济崩溃局面,反倒是津巴布韦的经济在承受了近十年的下降后,自2009年以后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08年津国GDP是44亿美元,2009年增加到了82亿美元,2010年是94亿美元,直至2013年增加到134亿美元。
对人民币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化机会。如果能利用不可多得的自由竞争的机会,让这个非洲国家里的百姓都使用人民币,而不是美元,那就能证明人民币真正具备挑战美元的实力了。
津元的故事不会在今天重演
最后,当年津巴布韦央行会设计出一张张大额纸币,是因为央行没有钱来买纸印钱。这听起来很诡异,但仔细一下就明白,央行印钱需要成本,当纸张、墨水和开动机器的成本大于纸币本身的面值,就会出现越印钱越亏钱的局面,所以央行就会停止印钱。然而央行一旦停止印钱,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缺钱,经济陷于停止,政府财政出现问题,于是央行不得不增加纸币面值,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面值100万亿的津币就是这么来的。
而如今,纸币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进入电子货币时代,进入了网上支付甚至移动支付阶段,流通中不再需要那么多现金。央行数据,一季度移动支付39.78万亿元,同比增长921%,可以预见,用不了多少年甚至可以不需要现金就能生活。今后哪怕是个人账户上多几个零,对银行来说,成本几乎为零,所以今后不会再出现央行停止印钱导致银行系统缺钱的情况,央行只需要在键盘上多按几个零就行了。
只是,纸币时代的货币耻辱一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在电子货币时代显现,至于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出现,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