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政府长时间忙于党争,无暇发展自身经济。
先是1980年代,ZANU和ZAPU之争:Nkomo领导的ZAPU背后是津巴第二大民族Ndebele人(集中在津巴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约附近,Northern Ndebele people),穆加贝领导的ZANU背后是津巴最大民族绍那族(集中在首都哈拉雷附近,Shona people )。据说ZANU和ZAPU争权期间,穆加贝动用过武力镇压,在Ndebele人密集的地区进行过屠杀。所以前述的两大革命政党表面的政治权力之争,实际上背后还掺杂着国外政治势力之争和国内民族纠纷。
2008年左右,又来了一次MDC和ZANU大选争议。MDC党于1999年9月成立,得到大部分城镇居民和一些白人的支持,约有120万党员。创始人茨万吉拉伊原是ZANU党员,穆加贝支持者,后来自立门户。在2008年发生了具有争议的津巴大选争议(Zimbabwean general election, 2008)。国际社会认为执政党ZANU在首次选举失败后,利用军队武力威胁和实物贿选,强行组织了第二次投票,并在第二次投票一举击败反对党MDC。国际社会多不承认选举结果。两党相互攻击且引发了社会动荡。经过国际社会斡旋,两党后来签署了分权协议。分权协议的相关内容还可见原创-津巴布韦政治局势分析(三)。简单来说就是联合政府,穆加贝任总统,茨万吉拉伊任总理;ZANU指定一些部长(多为实权部长,如国防部长、警察总长、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部长、农业部长、矿业部长、外交部长),MDC指定一些部长(少数为实权部,如财政部、能源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的臭名昭著的储备银行是ZANU控制的,行长Gono号称穆加贝的私人银行家。部长分属不同党派而互不合作、即便同属同一政党的部长之间还有接班人之争……长久的党争,政府无心经济社会发展,酿成恶果。
3. 西方多轮制裁令津巴经济雪上加霜。
2000年至2002年,津巴布韦政府实施“快速土改计划”,征收白人的土地,安置无地或少地的黑人农民,导致津巴布韦社会矛盾空前激化。随后,美欧相继宣布对津巴布韦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具体措施包括针对特定个人的财产冻结和旅行禁令;如与国际金融机构(IFIs)有关的制裁政策;如政府与政府间对贷款和发展援助以及武器禁运的限制。西方的经济制裁使得津巴布韦国内经济每况愈下。
2008年间欧美宣称穆加贝侵犯人权和大选舞弊后,美国和欧盟又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2009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的欧盟成员国外长26日决定将针对津巴布韦的制裁措施再延长一年,并将更多人员和企业纳入制裁范围。欧盟外长们决定,对27名津巴布韦政府人士进行入境限制,从而使这一名单增至203人;同时,将36家企业新列入欧盟黑名单,这些企业不得在欧盟境内开展业务。欧盟外长会文件暂未公布被新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名称,也未公布新限制入境人士的姓名。
4. 超发货币导致经济崩溃
现在经济学上一讲到恶性通货膨胀的例子,最著名的便是09年前的津巴布韦。
1980年独立之初,津巴币与英镑1:1,对美元1:1.5。
【21世纪初津巴布韦开始经历恶性通货膨胀,通胀率升至2004年初的624%,其后降至三位数字低位,之后攀升至2006年四月1,042.9%的新高。2006年的2月16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行长Dr Gideon Gono宣布政府印了21兆津巴布韦元来换取外币,以支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欠款。2006年五月初,津巴布韦政府印制一共60兆津巴布韦元的货币,用来支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务员200%的薪金加幅。这笔钱不包括在本年财政年度的预算案中,而政府没有解释这笔钱的来源。2007年6月,在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从早先估计的9,000%上升到11,000%。在2008年5月5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的价值1亿元和2.5亿元,10天后,新的无记名支票,价值5亿元(当时约等于2.5美元)印发。5天后,一个新系列的笔记形式的“农支票”的发行面值50亿元,25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7月21日)。
津巴布韦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上升到2,200,000%。官方数字公布的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估计超过11,200,000%。至2008年12月,津巴布韦政府发行100兆面额的新钞,但实质上仅值25美元。最终最大面值的100万亿的津巴币见下文的照片。
央行行长Gono完全没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疯狂超发货币迎合国内政治需要。同时实现汇率双轨制,管制官方汇率。一方面津元(津巴布韋元)急速贬值,持续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官方汇率保持稳定,造成了与市场汇率的巨大差别,因此官方换汇指标造就了巨大财富和巨大的腐败。
恶性通胀掏空了津巴百姓的财产,拖垮了津巴经济。津巴布韦面对经济金融崩溃,无奈之下于2009年取消了津元,实行美元、南非兰特、博茨瓦纳普拉等一揽子货币的方案,汇率问题随之消失。
但2009年津巴美元化时,政府宣布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在津巴境内账户的津元存款只显示一个数字,实际上所有公司、组织、个人的银行内财富因政府无法履行兑换义务而事实上被清零。实际上剥夺了所有津巴境内企业法人、居民自然人的储蓄财产所有权。恶性通胀及后来的美元化措施既侵犯了财产权利,伤害了投资者信心,又为未来多年内境内经济实体没有复苏的资本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