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比于新能源,以食品饮料、医药为代表的大消费行业则沉寂更久。华创证券表示,中国的消费逻辑跟美国有较大的差异,要先有经济的改善,有就业,有收入,才会有消费信心的回升。因此,中国消费复苏的整体节奏相对滞后,但最后会追赶而上。从历史经验来看,2008至2009年、2015至2016年的行情中,消费板块都是在后期发力。市场今年一季度对消费复苏预期的回落是正常波动,从中长期的资金角度来看,应耐心等待信心回归,目前也是布局时期。
华兴证券表示,从境外投资者的反馈来看,中国的市场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相对较低,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处于低位,因此成长性和确定性比较明确的行业龙头受到境外资金的青睐。
具体行业配置上,赵冰表示,可选消费、科技、医药的投资逻辑并没有变化。例如,医药板块从2021年中至今,调整了接近一年半,但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投资力度并没有减弱,医保的结余也在扩大。去年市场投资风格的切换并不代表医药、消费等核心资产价值的消失,预计这些行业今年的表现仍值得关注。
国元证券认为:首先,经济的复苏会逐步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并且最终会传导至消费数据的改善,这是一个逐步传导的过程,因此复苏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复苏的确定性毋庸置疑。其次,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了44万亿元,即使总量的增速比起之前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也会有大量的结构性机会存在。
汤静文同时表示,消费是一个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技术的进步会增加新的消费场景和新的需求。“比如市场最近都在讨论AI,我们也很期待AI技术在开放世界游戏类的交互中,为游戏消费贡献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