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截至4月16日,已有46家创新药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其中34家实现营收正增长,同比增幅最大的为上海谊众,高达5686.75%。从归母净利润来看,36家实现正增长,其中海普瑞、凯莱英、安科生物、博腾股份、方盛制药等5家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超过100%。
部分创新药企实现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核心创新药品步入收获期。进入2023年,创新药市场正逐步回暖,利好政策频出,药企布局创新药提速。
因首年实现扭亏为盈,上海谊众成为2023年科创板首只“摘U”的上市公司。公司表示,2022年是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批上市后的首个会计年度,是公司踏入产品商业化征程、重大转折的一年。
受益于此,上海谊众实现扭亏为盈,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近4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0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773.27万元。
此外,科伦药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89.13亿元,同比增长9.46%;实现归母净利润17.09亿元,同比增长54.98%。公司表示,子公司科伦博泰创新研发项目与MSD达成合作协议以及有偿独家许可,2022年科伦博泰对MSD确认收入7.3亿元,增加归母净利润3亿元。
近期,AACR(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议将召开,据西南证券数据显示,目前,超过20家A股与H股创新药公司将在本次AACR会议上披露创新品种的数据,包括和黄医药、诺诚健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
也有不少上市药企以公告的方式向市场透露相关研发进展。如艾力斯4月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小分子靶向药伏美替尼针对EGFR或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Ib期临床试验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伏美替尼20外显子插入突变NSCLC一线治疗适应症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机构也在通过调研方式关注上市公司创新药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超过200家医药公司被机构调研,其中不少公司属于创新药领域。
东方证券认为,创新药值得长期看好,创新药行业仍在底部,有望逐渐修复。一方面,医保谈判结果符合降价预期,控费影响趋缓,创新药品种以价换量,业绩逐渐兑现;另一方面,审评审批政策持续鼓励创新药,加快创新药品种审评审批速度。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创新药研发依然是医药行业长期成长的最大动力。在多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创新药今年或将迎来快速发展,且行业投融资景气度有望回暖。
“创新药是整个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是政策鼓励支持的方向。”承珞资本表示,事实上,创新之路并不容易,失败是高概率事件。但总有企业靠脚踏实地的研发、有效的市场开拓以及优质的商务拓展走向成功。
在研发投入方面,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46家创新药上市公司中,共计研发投入58.7亿元,较2021年的44.37亿元增长32.31%。
步入2023年,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对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坚持创新研发方向。例如,百奥泰拟定增募资不超16.4亿元,投入12.89亿元在新药研发项目上;翰宇药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曾少贵先生为支持公司创新药项目研发,拟向公司提供不超过2亿元的无偿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