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总经理荆少东对记者表示,大规模集中制氢和氢能长距离运输是未来趋势,管道输送作为一种经济、可行的运输方式,将在加快氢能资源疏散和市场覆盖,发挥氢能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中起到重要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长管拖车仍是我国长距离氢气运输的主流方式,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是造成终端用氢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极大制约了产业链发展。输氢管道可以实现大规模、长距离输送氢气,并兼顾经济性。
据中信证券测算,目前主流运输方式的百公里单位成本在10元/公斤,经济性和安全性都有劣势。管道运输成本预计百公里可降至2元/公斤,安全风险小。输氢管道示范工程将利好氢气压缩设备、氢能储运设备的相关企业,压缩机和储氢槽罐的投资预计将占管道投资的10%至15%。此外,输氢管道有助于绿氢消费半径和销量的扩大,将带动氢气供给的增加,因此制氢端对电解槽的需求有望增加。
据氢云链数据统计,2023年1至2月,公开招标电解槽的绿氢项目共8个,合计电解槽招标量达763.5MW,同比增长近3倍,已超过2022年出货量(近750MW)。机构认为,绿氢项目开工超预期,未来随着输氢管道的普及以及示范性绿氢项目的建设,预计2025年电解槽需求或累计达到12GW至15GW。昇辉科技、隆基绿能、阳光电源等公司均有布局电解槽。
国家对氢能产业的发展也日益重视。4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组织召开氢能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工作进展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