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开始A股市场有所回暖,成交逐步回升。当前来看,部分影响市场的积极因素正逐步累积。中期来看,美国增长下行、通胀中枢逐步回落仍是大概率事件,中外增长预期反向背景下,人民币未来仍有升值空间,外资重回净流入也有望为A股市场资金面带来支持。
具体而言,首先,经济活动继续修复且超出市场预期,而经济基本面企稳是市场回升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经济活力的持续修复有望继续提振市场信心。
其次,两会继续传递稳增长、促改革信号。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5%的GDP增长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增长目标和工作方向的明确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再次,人民币有升值空间,外资有望重回净流入。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以经济复苏为主线,关注政策支持等三大领域:一是泛消费行业和地产链,二是数字经济等成长领域,三是受益于国企改革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建设的相关领域。
随着国内数据验证经济快速复常,后续经济内生动能推动下的复苏斜率是否发生变化有待观察。短期政策成为焦点,大盘价值轮动补涨,结构上可关注国企改革主题,后续市场焦点将逐步转向一季报,中期看成长股依然是主线。
历史上看,历届两会召开往往带来政策主题投资,且市场提前兑现政策预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市场逐渐走出底部的过程中,本质上大部分板块都有估值修复的内生需求,但目前来看今年以来多数板块逻辑也均存在瑕疵,故行情表现为轮动而不是普涨。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把握国企改革的两条线索。一方面,央国企的价值重估是建立“中特估”的核心内涵,“低估值+高分红”的央国企有望充分受益。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安全”的方向,兼顾“安全与发展”是当下时代发展的大背景。
轮动中的“强者”,大多是主线决胜的“赢家”。近期各行业、风格轮动仍在加速。1、当行业轮动到极致后,出现大跌的概率较低,多数情况市场都能够形成至少季度级别的新主线。2、行业轮动结束后的新主线,大多都是从极致轮动阶段的强势行业、板块中“脱颖而出”。3、业绩预期能否持续兑现,同样是决定一个行业、板块能否在行业极致轮动中最终胜出、成为后续市场主线的关键变量。基于以上历史经验,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在经历了年初以来的行业极致轮动、“景气投资”失效后,二季度随着财报业绩披露,叠加3、4月份两会及政治局会议后国内政策逐渐明朗、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清晰,行业的极致轮动有望收敛,市场也将重新回到景气驱动、基本面审美模式中,下个阶段的主线也将逐渐浮现。
行业配置:轮动中强势的TMT及央企重估或成为主线决胜的“赢家”。根据2023年各行业一致预期增速和利润修复程度,后续可沿“困境反转”和“强者恒强”两条线索进行挖掘、布局:困境反转中,建议关注当前景气仍处于低位、但今年有望困境反转,且估值、持仓均处于中低位的高弹性方向:信创、5G、传媒、创新药、半导体、消费电子;另一方面,在“强者恒强”、景气延续的板块中,关注季报兑现程度高、且估值合理α机会:军工、光伏、储能、汽车零部件。立足“三个方向、两大指标、一个举措”把握国企央企价值重塑。1)三大方向:科技自强的创新型国企方向、数字化转型方向和为“国之大者”服务的国家安全方向;2)两大指标体系:“一利五率”(财务维度)和ESG得分(非财务维度);3)重点资本运作举措:专业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