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2023年GDP增长目标、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市场关注的重点,都有明确定调。同时,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首场“部长通道”上也释放积极信号,今年要稳住万亿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
涉及资金规模超4万亿的互联互通机制,也即将迎来重磅新规落地。2023年3月13日起,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将正式实施。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均显著扩大,陆股通迎全面扩容,深股通实现全覆盖,沪股通覆盖率将超90%。
一系列重磅消息逐一落地,都将对市场资金预期产生影响,两会期间,A股将如何波动?或许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3月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两会”正式召开,市场也正式进入“两会期间”行情。
按照往年规律,一般来说,对市场有指导意义的“两会”进程主要有,大会开幕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各部委(如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央行、证监会等)的具体表述以及大会闭幕当天的答记者问等。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定调,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
上海财经表示,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为应对不确定性,为中期发展布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是适宜的。
刘元春进一步指出,开年以来,能够明显感受到地方政府全力拼经济的劲头,不少领域在持续回暖。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增速目标看,各地把稳增长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一次5%的经济增速目标设定,释放了强调经济发展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要求。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定调,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全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3.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5万亿元。通过适度加大支出强度,财政将重点支持民生保障与扩大内需,并兼顾了财政可持续性。
关于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月5日,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首场“部长通道”上说,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现在我们的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促进重点行业增长。工业行业中有部分行业规模较大,产值占GDP的1%以上,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对稳增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
二是加大投资。“十四五”已经部署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实施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要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鼓励外资扩大在华投资。
三是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同时继续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制造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