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市场或将进入一段时间的政策“真空期”,叠加疫情感染人数的增加,市场在短期内将缺乏大幅上攻的动力。但是当前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及北上资金可能的持续流入,将会对市场表现形成一定支撑。综合来看,市场在今年春节前将维持震荡走势,但下行空间相对较小,投资者应该积极把握布局窗口。
2023年二季度开始,随着疫情高峰的结束,叠加一系列可能的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消费或许逐步迎来复苏,企业盈利也会逐步修复。预计2023年企业盈利修复可能有两条路径,两种路径下企业盈利都将在23年二季度企稳回升,区别在于盈利修复的斜率不同。
展望2023年,医药消费板块业绩或将更具优势,股价表现也有望占优。由于相对景气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参考海外疫情防控优化之后的行业表现,消费医药板块将值得重点关注,市场的风格可能会逐步从成长转向消费。
内部来看,经济最差的时候正在过去,政策层面逐步发力:一是春节前后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二是可以期待信贷端尤其是地产端的发力,MLF或LPR调降,尽管1月信贷投放因需求原因或不及预期,但整体一季度总量宽松为大概率事件;三是可期待两会前政策预期再起。
从过往复盘来看,春季行情结束甚至缺席,最本质原因在于美股阶段性下跌导致的外部风险抑制传导。而当前美国经济衰退尚未到来,美股的反弹之势还有望延续。从国内环境看,春季躁动行情最重要支撑在于年初的天量信贷投放,由于当前提振经济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因此2023年初天量信用信贷货币同样可期。
展望后市,配置上建议结合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充裕的特点,先消费后成长:一是疫情达峰下服务类消费复苏中的出行链条、线下消费及白酒等食饮消费品和需求恢复的医疗服务;二是在消费、金融起成长落的跷跷板行情中,成长已显现出相当性价比,关注新能源链条风光储和电池上游材料、中游制造等方向;三是2023年初春季躁动可期,关注券商和计算机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