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内外历史显示,价值、成长风格会周期性轮动。影响风格轮回的因素有二:价值与成长的相对强弱主要取决于二者基本面相对走势,如利润增速差和ROE差。此外,市场环境也会影响风格,牛市成长通常占优,熊市价值通常占优,震荡市规律不明显。
除了市场环境和基本面,有投资者担心中美利率对A股风格也会有影响。但中美利率因素和A股风格之间只是弱相关:无论是美债利率还是中债利率,和A股风格之间的相关性均不高。另外,历史上美债利率明显上行时期,A股成长和价值其实均有可能胜出。
展望2023年,风格层面,成长有望带领价值向上,即成长价值风格均上涨,成长风格略占优,原因在于:第一,从基本面看,成长的盈利增速更快;第二,从市场环境看,2023年A股整体趋势向上,因此价值、成长均有望上涨,而牛市环境也更有利于成长风格的表现。
行业层面,最看好数字经济相关的TMT行业,新能源行业存在结构性机会,消费行业也值得关注。其中,消费优选医药和必需消费。
当前,主导大类资产价格的主要矛盾是“美联储加息尾声”。美联储对目标利率的操作往往是主导大类资产的逻辑主线。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已经近在咫尺,诸多大类资产即将迎来显著的拐点。根据历史规律和当前的宏观特征,接下来中期全球市场大类资产的可能排序是:股≈债>大宗商品;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港股>A股,而中国国债市场则更多受到国内要素的影响。
展望后市,建议优先关注拥挤度低、景气预期改善幅度较高的行业,包括汽车、综合、非银金融、计算机。对于处于拥挤度高、景气预期改善幅度较高的行业,需要关注过度拥挤带来的风险,但一旦拥挤度回落则可加强关注,包括社会服务、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商贸零售、房地产、传媒、轻工制造。
配置方面,建议关注托底的地产链(地产适度信用下沉、家电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出行链(休闲服务)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重建方面的央国企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垄断政策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